學者:驗出就是警訊 專家:操作恐有瑕疵

臺糖梅花豬肉片被臺中市府驗出瘦肉精引發爭議,大葉大學食品保健系教授宋祖瑩5日說,既然複驗6次都被驗出,應該「有就是有」。(本報資料照片)

臺糖安心豚梅花肉片被驗出瘦肉精「西布特羅」,中央和地方分別檢驗同批貨品結果卻不同。亞洲大學食安中心主任蔣育錚5日指出,應請臺中市政府、中央及臺糖3方同時進行復驗,由中央依最終檢驗結果統一判定;大葉大學食品保健系教授宋祖瑩也表示,既然中市府複驗6次都被驗出,應該「有就是有」。

臺中市政府5日公佈3梯共6次檢驗數據,起初數值爲0.015ppm,之後降到0.002ppm。屏東科大食品科學系名譽教授吳明昌指出,兩個數值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差異,達7倍之多,操作上可能有瑕疵。

根據食藥署公告的檢驗方法,瘦肉精的定量極限是0.001ppm,而市府驗出0.002ppm,非常接近極限值,目前將進行復驗。吳明昌認爲,如果是國家認證的實驗室,照理結果幾乎會一樣,但因量少,誤差就會很大,且檢出數值極低,如果將同一檢體送到其他實驗室卻沒有驗出,可推論是檢驗誤差。

他表示,這也可能是其他天然物質干擾,圖譜上呈現出類似的波峰而遭誤判,最精準的作法是將該物質純化再送鑑定,但耗時較長,且檢體量太少,恐大費周章。

不過,宋祖瑩表示,食品檢測用的質譜分析器非常靈敏,形成複驗結果不一樣的機率很常見,測試結果可能因差一點點的誤差就被「翻盤」,這和萃取流程、人爲操作等因素都有關。但依她的經驗,要在屠宰過程中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很小,既然已驗出來,就是一個警訊,呼籲需再嚴謹溯源清查,找出原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則表示,若採檢程序、機器操作都符合規定,對於這樣的結果就應該相信;至於爲何出現這樣的結果?就待後續複驗結果是否相符,再進一步釐清。蔣育錚也說,臺糖是全臺大型肉品供應商,應儘速釋疑,才能穩定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