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減少、癌篩缺錢 明年經費不足

衛福部國健署擬定癌症防治計劃,其中癌篩經費因煙捐收益已不敷使用,將首度向行政院爭取明年度公務預算,金額達卅一億。本報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下週一就職,他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健康臺灣」政見中,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爲重中之重,但醫界直言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爲癌症篩檢主要財源的煙品健康捐,收入逐年下降。衛福部國健署擬定最新國家癌症防治計劃,其中癌篩經費明顯不足,煙捐收益已不敷使用,爲此將首度向行政院爭取明年度公務預算,金額達卅一億。

國健署二○二四至二○三○年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劃已獲得行政院覈定,欲降低國人癌症風險,必須完成「擴大癌症篩檢服務」、「提升癌症診斷、治療服務品質及癌友與家屬生活品質」等項目,經費龐大。

煙捐爲國健署成人癌症篩檢的主要來源,但煙捐逐年減少,一一二年煙捐二七五億,相比一一○年三○一億,減少廿六億;國健署所分配金額則從七十七億降至七十二億,而這筆預算用於癌症防治、菸害防制和罕病醫療,以一一二年爲例,癌症篩檢費用僅二十七億元。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表示,煙捐收入減少,不排除與私煙、電子煙、加熱煙等新興煙品興起有關。推估未來五年,每年煙捐約二七○億元至二八○億元間,其中分配至癌防計劃經費已無法全額支付癌症防治費用。

國健署最新癌症防治計劃顯示,二○二五年總經費需七十五億元,涵蓋癌症衛教、提升癌友生活品質、癌症篩檢、癌症治療研發、中西醫精準醫療及檳榔替代物開發等,但預估煙捐只能支付四十四億元。

隨着我國人口老化,癌篩人數增加,二○三○年則需九十六億,國健署內部評估,經費不足風險機率可能發生,在風險影響程度方面已到嚴重階段,「風險值爲四,超出原先所訂可容忍風險值二」。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明年癌篩服務編列六十一億五千八百多萬元,扣除掉煙捐來源,仍不足三十一億元,因此首度向行政院爭取公務預算,用來支應癌症篩檢服務。

林莉茹表示,五大癌症篩檢開辦以來,使用率連年上升,加上人口老化,癌症篩檢人數持續增加;近期專家研擬放寬乳癌篩檢年齡限制,建議從四十五至七十歲鬆綁至四十歲至七十五歲,所需經費日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