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精修過的演技,還是暴露了本來面目

點擊上方藍字“劉空青”→點擊右上角“...”→選擇“設爲星標”,就能快速找到我啦。請一定要給我一個星標!

在已經進修了臺詞和演技的楊冪眼中,優秀精湛的演技無遺是外露的,需要調動最大力度的五官,最好扭成一朵牡丹。

新劇《哈爾濱一九四四》中,楊冪一改昔日演技之姿,五官大刀闊斧般鮮明扭動,看看她嘴巴扭動幅度有多強,就知道楊冪這次費了多大心思演好這個橘色。

早前楊冪接受採訪,承認了自己演這個劇,請了臺詞老師指導,還說這次演戲是一個打碎又重組的過程。

不知道是不是楊冪認真鑽研了《演員的誕生》類似綜藝,或者在貴圈看來,能讓觀衆迅速認爲演技提高的辦法,就是大開大合。

此前演員綜藝節目上,大部分的演員都會討巧採用一種很外露的演法,表情微弱的話鏡頭放不大,那麼齜牙咧嘴就很容易讓人注意到。

這種模式有好幾個代表人物,比如韓雪,每一次演技都非常用力,當然不能說不好,只是看多了會覺得討巧勁兒大於用心度。

娛樂圈早年其實也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楊紫。她的哭戲非常大開大合,當時娛樂圈還沉浸在部分人用眼藥水的階段,所以楊紫的哭戲一度被認爲是炸裂。

在最近的《承歡記》中,楊紫有些哭戲還是老一套,但收穫了超過當年的差評,觀衆覺得她演來演去,所有的哭戲表情都一個樣。

還是那個問題,不能說不生動,只能說演員的慣性在某種程度上會阻礙人的進步,炸裂模式演技本身是一種忽略人物放大情緒的討巧辦法。如今的影視劇更多依靠碎品模式傳播,所以演情緒比演人物來的更爲重要。

楊冪早期被李少紅吐槽過,演戲不過腦子,哭就是哇哇哇,笑就是哈哈哈,其實也是變相內涵了楊冪的演技核心弊端,演最簡單的情緒。

這種哭戲早年間甚至都不怎麼感人,同時期是楊紫嚎啕模式哭戲,而這時候楊冪還是皺眉模式哭戲,只需要皺眉撇嘴,就完成哭的動作。

小時代有一場四姐妹對比,當然最差的是面癱郭碧婷,其次就是楊冪了,沒有任何富有感染力的元素在臉上展現。

楊冪這種演技應該是被詬病了好幾年,在嘉行時期,一切工作打點交給公司,楊冪依靠這種情緒淡然演法工作中複製粘貼,一邊冠以爲「過濾情緒」,告訴大家,不是我演的不感人,而是我生活中已經過掉了情緒。

這種將人物和生活混雜在一起的宣傳前期確實能唬到不少人,可惜隨着觀衆要求越來越高,楊冪的這一套已經不被買賬了。

如今的娛樂圈,炸裂模式的情緒演技已經遭遇吐槽,觀衆更期待的是演出真正的人物。

郝蕾曾經模仿過這種情緒化:《如懿傳》李純演的是心機反派,爲了省事,她就用最情緒化的表演浮誇展現了大家認知中的心機。

劇中角色令妃是這樣的嗎?如果單獨看這個片段,會覺得李純演的非常臉譜化,令妃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反派。

但也不得不承認,在如今短劇和抖音大行其道的現狀中,演員如果更重視情緒上的大開大合,那麼劇的宣傳也更容易出圈點。

所以自然而然理解爲什麼楊冪要這麼去演,過去的情緒她感染力低,那麼如今她爲了彰顯自己演技進步,就在力度上添磚加瓦。

比如簡單的發火戲,楊冪如今卯足勁瞪大眼,怒目圓睜。

前幾年的度是這樣的,這麼一對比,哎,好像咱們的大秘密確實在演技上有進步了?至少肯在情緒上下功夫了。

如果劇中偶爾來這麼一處倒也還好,初見這場受傷戲,楊冪確實演的不錯,痛苦等都比較到位。

但這個劇中,處處都是這樣的橋段,會讓人感覺過度,有點像短劇的演員在串戲。

包括不限於,人物的狠毒辣,她兇悍將眼睛放大,一字一眼按照「人在表現狠毒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樣」來演繹。

但楊冪比較失敗的是,她演繹過激情緒的能力,如今都有點退化。

很緊繃的面龐,每一條褶皺都在訴說這一次的用心。

可惜的是,觀衆所目睹的,除了無趣人物性格的展現外,還有楊冪日益蒼老的皮相。

如今楊冪也沒有到40,有點擔憂她會不會走上蔡明的老路。但感覺現在這個趨勢是有的。

但劇中這個人物關雪也確實像爲她量身打造,狠辣,富有權威,同時還是個目的性很明確的女人,這和生活中的楊冪何其相似,可惜楊冪根本沒有將這個人物的點琢磨出來,演的相當失敗。

一呢,狠辣都是掛臉上,楊紫如今都淘汰掉的哭墳式演技,楊冪反而用上了。

同樣是《承歡》中,楊紫至少還可以收斂哭戲。

咱就是說,狠毒的打人,非要這麼做嗎?和那些短劇演員動不動就扇耳光有什麼區別?

二呢,楊冪這臺詞真的太太太差了,目前播出的好幾集中,她說話根本不怎麼聽得清,這樣的關雪,怎麼會擁有角色魅力呢?(刷到一堆人說楊冪臺詞炸裂的,我懷疑他們根本沒有看劇)。

實在不行的話,楊冪學習下王鷗吧,雖然很不情願,但是王鷗在同類型的角色上演繹簡直入木三分。

美豔的女反派,你第一眼能從這面容上識別出來嗎?

王鷗的狠毒,是五官上的不怒自威,如同吐信的毒蛇,你無法預測她會在什麼時候發動致命攻擊。

楊冪的狠毒,是撲棱大蛾子,生怕別人看不出自己是幹什麼的。

熱搜上關於楊冪和王鷗的評論也翻車了,楊冪粉絲試圖通過小三的道德高地摧毀王鷗的事業,但是這一次羣衆反駁了回去,上帝的歸上帝,法律的歸法律。

不虛心,固步自封的後果就是這樣的,楊冪說要把自己打碎了重組,但是目前看不到任何希望。她呈現出來的,仍舊是老式三板斧。

我覺得倒不是楊冪不想好好演戲,而是她如今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打碎了重組,快節奏,碎片模式時代下,她一旦真的要認真琢磨角色,必然要在話題消失很久。可惜,這對於商業「楊冪」而言,是致命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人這固定模式真的很難改變,30+的成年人,你要改變她堅守了幾十年的三觀是很難的。

近期熱文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個“在看”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