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貸款行業投向結構持續優化

中國網財經4月18日訊 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央行調查統計司負責人張文紅圍繞一系列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朱鶴新在發佈會上表示,前期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回升、開局良好。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

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外匯局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支持經濟回升向好。”朱鶴新在發佈會上稱。

具體來看,一是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中長期流動性超過1萬億元,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適時降息,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引導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降低0.25個百分點,降幅超出市場預期。三是5000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額度發放完畢,支持“三大工程”——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四是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全力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決策部署。五是促進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綜合施策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加強跨境貿易投資外匯便利化政策供給,穩步推進外匯領域高水平開放,有序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

朱鶴新指出,截至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金融總量穩定增長。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爲8.7%,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2.9萬億元;M2增速爲8.3%,一季度新增12.5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爲9.6%,一季度新增9.5萬億元。這些數據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二是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一季度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爲3.75%,同比降0.22個百分點;特別是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3.71%,同比降0.46個百分點。三是信貸結構持續優化。3月末,金融機構高技術製造業貸款、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和民營經濟貸款同比增速分別爲27.3%、20.3%、13.5%和10.7%,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增速。四是信貸節奏平穩。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放較快,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強引導信貸均衡投放,緩解金融機構“衝時點”現象。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平迴歸,爲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五是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在全球貨幣中表現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外匯儲備總體穩定。

“總的看,前期出臺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措施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回升、開局良好。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我們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朱鶴新稱。

貸款行業投向結構持續優化

“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餘額是390.32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加12.93萬億元,同比少1.61萬億元,這主要是受上年高基數的影響。” 張文紅在發佈會上表示,從歷史同期看,今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的增加量仍處於歷史同期較高水平。

從結構上看,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信貸投放節奏平穩,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保持合理增長。二是政府債券融資保持合理規模。三是企業債券融資有所增長。四是表外融資中信託貸款、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

張文紅指出,總體上看,一季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今年的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特別是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8.7%左右的增長,實際上是不低的。同時,今年央行更加註重引導金融機構信貸均衡增長,一季度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雖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處於歷史上比較高的水平,在穩固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同時,避免過度衝高導致後勁不足,有助於增強信貸增長的可持續性。

關於今年一季度的信貸總量和投向情況,張文紅表示,從一季度各項貸款總量來看,貸款總量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3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是247.05萬億元,同比增長9.6%。一季度,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9.5萬億元,新增額低於上年同期,這主要是受上年基數較高的影響。如果拉長時間來看,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比2022年同期還是高挺多的,高出1.13萬億元。數據顯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

張文紅表示,從借貸主體上看,企(事)業單位貸款是信貸增長的主體。從行業投向來看,新增貸款主要投向製造業、基礎設施業、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房地產業貸款增速也有所回升。貸款行業投向結構持續優化。具體來看:一是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增長。二是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平穩。三是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四是房地產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有所上升。

“下一步,央行將按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部署,保持信貸合理增長、節奏平穩,持續優化信貸結構,注重提升效能,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張文紅稱。

未來資金沉澱空轉現象會緩解

央行發佈的《2024年3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4.8萬億元,同比增長8.3%。對此,鄒瀾表示,目前廣義貨幣(M2)餘額超過300萬億元,這是過去多年來金融持續不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反映。

鄒瀾表示,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經濟體量持續增大,企業資本和居民資產累積加快,這些都會帶來貨幣需求的上升。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我國貨幣信貸也長期保持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爲經濟發展創造了適宜的環境。“尤其疫情三年,爲着力穩住經濟大盤,金融又加大了逆週期調節力度。總體看,當前存量貨幣確實已經不低了。”鄒瀾如是稱。

鄒瀾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地方債務風險防控加強,經濟更爲輕型化,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有所轉弱,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但各方面對變化還有個認識、適應的過程,一些銀行在經營模式和內部考覈上仍有規模情結,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部分企業藉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買理財、存定期,或轉貸給別的企業,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這就容易形成空轉和資金沉澱,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避免資金沉澱空轉”。

“相關部門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的監測,完善管理考覈機制。”鄒瀾表示,未來隨着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澱空轉的現象也會緩解。當前龐大的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宜簡單作同期比較。但這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