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良南大演講 闡釋「正義沒有對錯,而是一種偏好」

▲前衛生署署長、亞洲大學楊志良名譽教授,受邀臺南大博雅教育講座進行專題演講。(圖/南大提供)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國立臺南大學7日邀請亞洲大學楊志良名譽教授,蒞臨博雅教育講座進行專題演講,楊志良教授以「感性理性爲題,跟南大學子解釋兩者意涵剖析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想法,強調思辨能力重要性

楊志良名譽教授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曾任臺灣健康保險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公共衛生學會總幹事行政院衛生署政務副署長、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等職務現任亞洲大學名譽教授。演講中,楊志良教授提出「正義沒有對錯,而是一種偏好」的概念,進而介紹理性(positive issue)與感性(normative issue)的區別。他認爲,理性是指可驗證議題;而感性是指基於偏好意見價值的判斷,故看待事情須分清楚拿捏二者分際

楊志良指出,大多數公共政策屬於理性思維,若政府政策偏向感性成分,討好人民爲主,對國家而言是種災難。楊志良表示「民主」屬於理性思辨,而「民族」屬於感性認同,不論理性或是感性,都必須懷着包容心看待其他事物

此外,楊志良教授認爲培養思辨能力是學習及理性的核心,並主張臺灣教育須教導學生具理性思考能力。楊志良舉出諸多議題,藉以說明思辨能力的重要,例如他拋出勞保費率究竟應提高或是降低,纔是對勞工最有利的問題,提供同學們思考。

楊志良指出,許多人只在乎短期利益,便認爲降低費用纔是對勞工有利;卻忽略從長期利益的角度思考勞工權益的永續性。楊志良呼籲執政者不宜爲討好人民而採取感性的決策,反而是要更賣力透過宣導,讓人民深入瞭解政策的利弊所在。

楊志良教授在演講尾聲指出,臺灣社會面臨的問題,包括「不婚、不生、不活、不養」以及人才外移等現象,他期許南大同學培養廣泛閱讀習慣,增進獨立思考以及自身思辨能力,並以全球化視野,爲自己尋求可以發揮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