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切齒、顳齶關節症候羣 醫:跟這個有關

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鄭映芝說,咬牙切齒顳齶關節症候羣,跟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羅浚濱攝)

新竹縣50歲林姓婦人,長期緊張愛操煩,睡眠品質差,上班會因工作壓力偶有牙齒緊咬的情形,近年發現除了牙齒緊咬狀況明顯外,開始張口也出現疼痛感,甚至吃東西時無法大口吃,顳齶關節開始出現聲音,睡覺時甚至壓到會疼痛,臉部跟頸部肌肉也有疼痛感,牙科診斷是顳齶關節症候羣,給予咬合矯正器卻沒有明顯改善,求助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鄭映芝醫師。

鄭映芝診治發現林婦的顳齶關節症候羣,跟長期工作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建議服用幫助穩定自律神經的藥物,並搭配電刺激以及放鬆練習。在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並行下約2個月,林婦牙關緊咬的強度明顯減弱,肌肉痠痛與壓痛感也改善許多。

鄭映芝指出,顳齶關節症候羣常見的症狀有,張口或咀嚼時下巴會感到疼痛,嘴巴動作受限無法完全張口,臉部或頸部肌肉痠痛,耳朵內疼痛、耳鳴,甚至張口歪斜、下巴脫臼,以及疼痛蔓延到眼睛後面、面部、肩部、頸部和背部等情形。

顳齶關節症候羣不像一般四肢關節疼痛能輕易察覺,除典型張嘴緊繃感外,也可能會合並偏頭痛、臉頰悶脹等不適,常會明顯影響工作及睡眠品質。

鄭映芝說,顳齶關節症候羣好發年齡介在20至45歲,女性居多,過去常被認爲是牙齒咬合不正問題,傳統會用咬合板去治療,但漸漸發現許多顳齶關節症候羣,並非來自於咬合不正,而是源自於心理壓力所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

因爲人若處在壓力大的狀況,即使是睡眠時間,口腔周圍的咀嚼肌羣與脖子周圍肌肉容易仍呈現緊繃狀態,長久累積下,肌肉宛如長期劇烈運動後的狀態,因而產生張口、咀嚼、吞嚥疼痛現象。

當壓力大,不自覺地咬牙切齒,睡眠品質不好、睡覺磨牙,不少會合並焦慮,恐慌,肌肉纖維疼痛症、失眠等症狀。

另外,不是隻有壓力會導致顳齶關節症候羣,其他如牙齒咬合、假牙、肌肉、關節外傷、發炎、腫瘤或風溼性關節炎等也可能會是顳齶關節症候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