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陸制海 美推反艦飛彈咽喉點防衛

海上交通航線的咽喉點(出處:RAND)

臺灣有事(燎原出版)

空海整體戰作戰構想一公佈,便受到不少來自各方的批評。例如有人說該作戰構想不排除對中國本土發動縱深攻擊,這很可能導致衝突越演越烈,最後演變成核子戰爭。又有人說空海整體戰所使用的核心武器(如長程轟炸機)光是要維護就必須耗費龐大的軍事費用,實在是太花錢了。還有人說空海整體戰的主要目的只是讓美國的海軍及空軍獲得更多預算,地面戰力完全沒有發揮的空間,以聯合作戰來說視野實在太過狹隘。

筆者曾在二○一五年三月拜訪CSBA(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就空海整體戰與日本防衛的議題進行討論。其後筆者也持續跟CSBA的研究人員交換意見。透過這些交流,筆者得知了在空海整體戰飽受批評之後,CSBA構思出了一套改善方案。以下便針對這套改善方案作說明。

南西羣島是第一島鏈的重鎮之一,CSBA相當清楚其重要性,對自衛隊的南西羣島防衛作戰構想也有深入的理解。他們認爲能夠運用自衛隊的作戰構想來改善空海整體戰的缺點。從自衛隊的觀點來看,南西羣島防衛作戰構想就只是在保護日本而已,但是就美國的觀點來看,這個作戰構想就像是「日本自衛隊對中國解放軍實施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只要模仿南西羣島防衛作戰構想,讓同盟國在第一島鏈上採取相同的做法,就可以避免空海整體戰備受爭議的「容易引發核子大戰」的問題。

美國所認定的理想作法,是組成第一島鏈的其他國家(臺灣、菲律賓、印尼)也採行跟自衛隊的南西羣島防衛作戰相同的戰術。只要這些國家共同實施第一島鏈防衛作戰,不僅可以避免衝突加劇,而且還可以將解放軍困在第一島鏈內側。

東海及南海作戰的最大重點,就在於必須以潛艦、水雷及無人水下載具(UUV)確保水下的優勢。此外,各國領土上的地面部隊,必須妥善運用其高機動性的地對艦飛彈及地對空飛彈,如此一來就能對解放軍形成反介入/區域拒止局勢。

不過各國防衛能力的落差是一大問題。日本雖然有能力實施南西羣島防衛作戰,但是其他國家(臺灣、菲律賓、印尼等)所不足的戰力就必須靠美國的陸軍及海軍陸戰隊來彌補。

除了由海軍及空軍所主導的空海整體戰之外,還有另一套由陸軍所主導的作戰構想,稱作「反艦飛彈咽喉點防衛」。這套作戰構想是由著名的蘭德公司所構思,於二○一三年公佈。這套作戰構想與日本自衛隊的琉球羣島防衛作戰及後面要介紹的美國第一島鏈防衛作戰有着相當密切的關係。

在圖中深灰色的部分就是艦艇航行時的咽喉點。所謂的咽喉點,包含了可以控制海上航行活動的重要地點,以及重要航線的交會地點。典型的咽喉點有馬六甲、巽他、龍目、巴士、宮古等海峽。只要能夠控制住這些咽喉點,解放軍海軍就沒辦法離開東海及南海的範圍。

所謂的「反艦飛彈咽喉點防衛」,就是以陸基反艦飛彈攻擊通過這些咽喉點的敵方艦艇。

只要藉由部署地面戰力,控制住圖中的深灰色部分,就可以形成對中國的包圍網。

最適合實施「反艦飛彈咽喉點防衛」的地點,是日本的南西羣島。只要日本的陸上自衛隊在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沖繩本島及奄美大島上部署A2/AD部隊(日本陸自的反艦飛彈和地對空飛彈部隊),就可以阻止解放軍的水面艦艇、潛艦及飛機通過這個咽喉點。

這場對解放軍實施A2/AD的作戰,就是以南西羣島爲核心,並擴大至韓國、臺灣、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就可以將解放軍封鎖於第一島鏈內。

除了日本的陸上自衛隊必須做好在南西羣島部署反艦飛彈及地對空飛彈的準備之外,臺灣的軍隊也必須做好在臺灣周邊部署反艦飛彈的準備。

另一方面,由於巴士海峽以南各國並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能夠實施咽喉點防衛作戰,所以美國的陸軍及海軍陸戰隊應該配備反艦飛彈及地對空飛彈進駐各國,協助進行咽喉點防衛作戰。以上就是蘭德公司的提案內容。

剛開始的時候,美國的印太司令部對蘭德公司的這個提案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隨着解放軍的威脅日益增大,「反艦飛彈咽喉點防衛」開始受到重視,如今美國已會派遣軍隊前往現地進行實地演習,並將演習的名稱命名爲「太平洋棧道」(Pacific Pathways)。

由這個咽喉點防衛作戰也可以看得出來,在對抗中國的威脅上,日本與臺灣可說是命運共同體。日本與臺灣都是位在第一島鏈重要部位的國家,當發生衝突的時候,兩國可以成爲解放軍前往大西洋的最大障礙。近來解放軍的轟炸機、戰鬥機及航空母艦等艦艇經常跨越第一島鏈活動,其舉動在日本和臺灣同樣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