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專家籲將弱勢團體納入社區參與

大公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非裔人口美國屬於弱勢族羣,在此次的疫情中,非裔美國人在各個區域的組成比例剛好與發生率相同。(中時資料照)

新冠肺炎3月大流行後,開始出現對弱勢族羣的威脅。以美國爲例,發生率高的地方多由非裔人口組成。在南美,亞馬遜原住民平均死亡率也是全國的3倍以上。專家表示,疫情凸顯出弱勢族羣的健康不平等,應將弱勢團體納入社區參與,減少社區爆發新冠肺炎流行的可能性

臺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非裔人口在美國屬於弱勢族羣,在此次的疫情中,非裔美國人在各個區域的組成比例剛好與發生率相同。而非裔人口的死亡率是白人的2.4倍,拉丁裔、原住民的死亡率也高於一般白人。從科學角度來看,弱勢族羣被要求遵守社交距離的時候,就會影響經濟供給食物供給及失業率,但當出現這些問題,政府爲經濟復甦而提早解封,又會造成相同的惡性循環。

不管是任何城市,新冠肺炎的發生率和死亡率,也幾乎都是非裔高於白人,不同種族之間,家庭內部的傳播率也不同,顯示的是防疫措施的遵守程度因爲種族而有所不同,若要減低大流行,對於弱勢族羣的宣導、防疫措施的衛教非常重要。

另外,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導也指出,孕婦居住區建物規模、地價鄰里收入低,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較高,而鄰里失業率、家戶內擁擠度高,孕婦新冠肺炎的感染率也較高。

在南美,亞馬遜原住民平均死亡率是全國的3倍以上。陳秀熙表示,原住民的基因純性高、缺少免疫力醫療資訊和知識也缺乏,疫情對他們的衝擊相當大。今年3月,英國遊客在亞馬遜州首府確診後,疫情開始在下游蔓延,河流傳播加上脆弱的醫療體系,偏僻的村莊成爲受害者,要搶救一個人都得行駛幾個小時患者往往在送醫途中喪命。

陳秀熙表示,新冠肺炎凸顯了弱勢族羣的健康不平等問題,除了造成4分之1的勞工失業,食物供給不足盛行率上升2倍,且非裔、拉丁美洲裔、印地安一族羣的重症比率及死亡率都高於白人,各界能做的是投資更多資源在弱勢族羣社區中的醫院、診所等設施

另一方面,弱勢族羣也應納入社區參與。在婦女身上,應該解決醫療人員性別相關暴力的問題。在表達能力不佳的兒少,則應優先考慮他們的需求。孕婦方面,應編寫衛生習慣、感染措施等教材。對失能者,應提供多種溝通形式。在難民移民身上,則應升級翻譯系統,提供非歧視性使用權。在老人身上,則應提供客製化訊息。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弱勢族羣成爲防疫的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