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害了黑鮪魚季「低價僅100元」! 漁業署擬爭取14億預算紓困

蘇澳漁會指出,黑鮪魚今天低價只有100元,實在非常低。(圖/記者遊芳男攝)

記者許展溢臺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臺灣產業,其中漁業部分受到不少波及,許多餐廳被迫暫停營業,漁業署今(26日)表示,以黑鮪魚爲例,價格就比去年同期低了10至15%,主要就是該魚種生食居多,不適合長期冷凍,目前已向行政院爭取14.7億預算。

蘇澳區漁會受訪提到,4月下旬今天的漁獲量有1042尾,跟前幾年比算是很多,「今天每公斤高價360元,低價只有100元,很低、很低,非常低。」,對比正常每公斤平均應落在500多元差了很多。該會理事長蔡源龍表示,黑鮪魚現在價錢不是很理,想數量又比往年多,接下來六月前半段還會更豐收,高價以前大概平均500多元,低價200多元,差了3成。很多餐廳暫停營業,漁獲量出不去,蔡源龍無奈表示,這些只能先用急速冷凍處理,等疫情過了考慮加工罐頭辦理促銷活動,但各種處理費用最後都會加諸承銷人

漁業署署長張致盛表示,去年開始就都有在做漁業貸款利息,補助漁工防疫旅館費用,減少船東負擔,加上外籍漁工減少,出海作業人數不夠,僱用外來船員等多項都有補貼,今年規劃出14.7億預算送行政院覈定中,預計原本措施繼續執行外,在漁產銷等行銷費用也都包含在預算裡面,就是希望在這波疫情中能解困。張致盛強調,現在各部會都在爭取預算,漁業署提出預算還要覈定,14.7億不一定會是最後數字

▲漁業署提到,振興措施包括加強漁產內外銷資材補貼等。(圖/記者陳昆福翻攝)

漁業署指出,爲因應新冠肺炎對產業的影響,規劃一系列紓困及振興漁業措施,期降低疫情對產業的衝擊,爲能讓第一線漁會、公協會縣府夥伴瞭解,並雙向進行溝通,5月在北、中、南舉辦5場紓困及振興措施說明會。

漁業署進一步提到,說明部分包括漁業融資貸款利息補貼、漁船僱用外來船員補貼、漁民生活補貼、漁會甲類會員補助、漁船人力需求及娛樂漁業漁船經營等紓困措施,以及加強漁產內外銷、資材補貼、養殖漁業生產調節等振興方案,說明會中與會人員提出許多問題,如僱用外來船員補貼、養殖池消毒認定、土地房屋租金減免、紓困貸款標準、新增紓困振興項目修正延長相關措施申請期限及補助漁會相關行政作業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