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數位優先時代來臨

IDC表示,在這樣的基礎下,2022年臺灣的資訊產業將有幾大趨勢可關注,包括:新世代人工智慧將朝向Omnipresent AI(無所不在的AI)發展等。IDC指出,當前人工智慧發展面臨兩大挑戰,如大量人爲介入導致偏差與效率問題,以及類神經網絡演算法帶來的信任問題。因此,目前人工智慧技術多半屬於弱AI,只能應用在單一領域。

下一代的人工智慧,將朝向Omnipresent AI發展,真正做到演算法融合、流程自動化、以及虛實整合,將可以更好的應用在更虛實融合場域,也讓AI的應用能更多元普及。隨人工智慧技術朝強AI發展,企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需求也將大幅提升。IDC預測,臺灣企業在AI的預算支出將從2021年的2.87億美元成長到2022年的3.65億美元,成長率達27%。其中,金融服務跟零售流通的AI預算,佔比超過臺灣總體的60%。

另外,企業追求永續已是不可逆的趨勢,IDC研究顯示,未來四年資料中心上雲可幫助全球碳排放量減少至少10億公噸,全球超過八成的企業認爲,大型公有云的資料中心更具永續規劃營運的優勢,預期在各國政府永續政策的推動下,將促動新一波雲市場發展。

而因應疫情,許多服務與體驗都轉往線上發展,但長時間的線上活動已使部分用戶產生「數位疲勞」,希望重返實體環境。對企業來說,更應透過與生態夥伴連結,拓寬既有的服務領域。隨着企業生態圈的建立,IDC預估,未來將有助於全新的數位產業誕生,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兩成的數位產值,來自這些新興的數位產業。

而近期備受討論的元宇宙,IDC則認爲,要實驗元宇宙的目標,需要多個關鍵技術交互操作應用,包括雲原生基礎建設、智慧人機互動介面、分散式追蹤機制、空間運算設備、內容創作平臺、平臺服務、資訊安全與智慧分析等。

目前在元宇宙相關的技術發展上,都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預估至少要5到10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開始落實相關應用。不過,因應疫情帶來的新常態,已經有部分僅需基礎技術支持的應用領域正在起步,包括混合辦公、遊戲娛樂、文化策展、智慧製造與時尚服飾等,都是可期待的發展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