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主之後繼續虧損 科陸電子能否扭轉困境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吳可仲 北京報道

在經歷控制權變更及一系列戰略調整後,科陸電子(002121.SZ)的業績表現並不樂觀。

2023年財報顯示,科陸電子實現營業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18.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5.2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3.62億元,同比減虧。

過去數年,由於擴張、行業環境變化以及投資收益不達預期等因素,科陸電子現金流緊張,業績虧損。2023年,科陸電子以控制權變更爲契機,重塑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聚焦智能電網業務和儲能業務,旨在從根本上扭轉困境。

3月26日,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去年公司控股權發生變更以來,公司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管理和組織變革,加速降本增效進程,以期改善公司的基本面。但該人士也坦承,這並非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事情。

3年虧損近13億元

1996年8月,科陸電子以智能電網爲起點逐步發展壯大,並於2007年實現深交所上市。自此,科陸電子在主營業務基礎上開始了多元化延伸。

2009年,科陸電子入局儲能。2013年,公司進軍新能源併網運營。2015年,科陸電子分別收購中電綠源、百年金海和芯瓏電子股權,以佈局新能源運營,實現與自身智慧能源協同。2017年,科陸電子通過收購卡耐新能源股權進入三元電池領域……截至2017年年底,公司業務已經覆蓋智能電網、儲能、新能源汽車運營、智慧能源、電池和金融等領域。

隨着業務版圖的擴大,科陸電子的業績水漲船高。截至2017年,科陸電子的營業收入逼近44億元,相比上市當年的3.45億元已實現12倍的增長。

轉折點發生在2018年。由於大幅併購擴張、行業環境變化、融資環境收緊、產品結構調整等因素,2018年和2019年科陸電子營業收入均出現下降,合計虧損36億元左右,這也使其一度被“退市風險警示”。

科陸電子在相關業績快報中解釋大額虧損原因系資產減值準備、資產處置損失(如剝離光伏電站)、經營業績出現下滑等。比如2019年科陸電子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高達16.76億元,考慮所得稅及少數股東損益影響後,將減少公司2019年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34億元。其中,對百年金海的其他應收款爲3.47億元。

在經營業績不理想的同時,科陸電子現金流承壓,資產負債率攀升。彼時,原科陸電子董事長、總裁饒陸華表示:“過去一年(2018年),我們經歷了銀行抽貸、融資難、融資貴、企業資金鍊緊張……”截至2019年年末,科陸電子資產負債率達89.37%,貨幣資金僅爲14.99億元,短期借款則高達36.92億元。

從2019年,科陸電子進一步明確了“聚焦主業、盤活資產”的戰略,集中精力發展智能電網和新能源(儲能、新能源汽車充電及運營)業務,加大力度對非主業資產進行處置。公司先後出售了多個光伏電站資產,剝離了百年金海、卡耐新能源等不盈利子公司的股權,推動成都和龍崗工業園區資產的轉讓,加速資產變現及資金回籠。

扭虧似乎並不容易。隨後的2020年,科陸電子在歷經短暫盈利1.85億元后, 2021年—2023年連續三年虧損,合計虧損12.95億元。從2023年虧損原因來看,銷售和管理費用增長、營業外支出增加、投資收益減少、資產減值準備是主要因素。

在經營不達預期,現金流承壓下,科陸電子與深圳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和美的集團漸行漸近。

2021年6月,科陸電子原控股股東饒陸華放棄公司控制權,深圳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成爲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隨後,2022年,美的集團戰略入股科陸電子,並於2023年6月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成爲科陸電子控股股東,何享健成爲實際控制人。

科陸電子在2023年財報中稱,憑藉控股股東的平臺及資源,公司在製造、供應鏈、品質、營運、品牌等關鍵領域,獲得了人力、流程、技術等方面的多維賦能,提升了內部運作效率和效能。

關於公司業績問題,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公司控股權發生變更以後,也展開了一系列的管理和組織變革,加速降本增效進程,希望帶來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但是,扭轉局面、提高盈利能力,這並非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事情。2023年,公司主營業務虧損收窄。”

一位儲能行業研究員對科陸電子未來發展表示看好,他向記者表示:“公司有了‘金主’美的集團背書,爲業務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特別是重資產屬性的儲能業務。不過,公司走出虧損困境可能還需要一個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24年以來,科陸電子仍持續聚焦主業,剝離非核心業務資產。

記者注意到,科陸電子在發佈2023年業績報告的同時還宣佈,全資子公司南昌市科陸智能電網科技有限公司將其持有的南昌研發大樓以1.35億元(含稅)的價格轉讓給江西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此外,2024年1月,科陸電子還發布出售資產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創響綠源(即中電綠源)擬將其及其全資、控股子公司名下所持有的2150臺新能源汽車予以分批出售。

“雙主業”成效幾何

經過多年的業務優化與戰略調整,科陸電子已明確將智能電網和儲能作爲公司的兩大主業。記者注意到,2023年,科陸電子的智能電網與儲能業務營收佔比已提升至95.82%。

智能電網板塊業務是科陸電子的核心基礎,產品包括標準儀器儀表、智能電錶、智能配電網相關產品和設備,客戶覆蓋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

2023年,科陸電子的智能電網業務收入爲25.90億元,毛利率爲31.24%,二者分別同比增長2.63%和0.26%。

記者還發現,2018年—2023年,科陸電子的智能電網業務收入整體在24.5億—26.4億元區間波動,增長略顯乏力。

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過去幾年,公司的智能電網業務板塊收入相對穩定。原因在於智能電網本身就屬於穩步發展的行業,並不像儲能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業內人士看來,科陸電子作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主流供應商,下游需求相對穩定,因此智能電網業務發展也較爲平穩。未來,這一版塊的業績突破需要把握國內和國外市場需求,特別是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電網投資加大,以及海外市場增量和存量市場的需求。

關於2024年智能電網業務的經營計劃,科陸電子方面稱,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電網產業集團及地方電網公司的合作,持續開拓智能配用電市場。探索海外本地化、規模化發展模式,快速實現規模突破。

儲能是科陸電子入局較早的業務板塊,其主要集中在儲能系統集成環節。該環節一般由電池組、儲能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目前,科陸電子的PCS、BMS、EMS 、DC/DC(直流—直流變換器)和O&MS等儲能系統控制核心單元已全面自研自產。

整體而言,2018年至2023年,科陸電子的儲能業務不斷增長,營業收入佔比由8.05%增長至34.16%,收入增長超10億元。2023年,科陸電子的儲能業務收入達14.35億元,毛利率爲25.36%,分別同比增長106.73%和11.31%。

科陸電子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2023年公司在國內和國外儲能市場上雙重發力,從產品結構上看海外表現更加突出一些。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數據顯示,2018年—2020 年,我國國內儲能變流器及儲能系統集成新增裝機量保持增長,科陸電子連續三年出貨量排名均在行業前十。記者也注意到,近年來,科陸電子在儲能行業的競爭中有所“掉隊”。2023年,科陸電子完成1.3GWh儲能系統交付,但並未出現在國內2023年儲能系統集成TOP10榜單中。

前述儲能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科陸電子入局早,擁有一定的儲能市場積累,目前在行業內處於中等地位。由於當前國內內卷嚴重,沒有規模優勢、話語權欠佳的儲能企業生存較爲困難,拓展海外市場則利潤相對好一些。科陸電子的規模優勢尚不明顯,同時出海有一定海外客戶基礎。

按照2024年經營計劃,科陸電子將針對儲能業務發揮出海優勢以深耕美洲市場、加速開拓歐洲市場、佈局“一帶一路”市場爲戰略方向,加大新市場、新客戶開發力度,加速拓展海外市場份額。在國內市場方面,積極拓展新能源配儲、獨立電站、共享電站、工商儲、臺區擴容等應用市場。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