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散戶慘遭“割韭菜”:過去3年IPO熱潮中 已有1/4股票破發

財聯社5月6日訊(編輯 劉蕊)隨着印度股市近兩年的大漲,印度散戶大舉涌入股市,並推動IPO熱潮奔涌而來。然而,據統計,在過去三年上市的印度股票中,已有接近1/4的股票破發,使得不少新入場的印度散戶蒙受了損失。

這也不禁令一些分析師質疑,不少印度公司可能正利用當前印度股市的熱潮,收割印度散戶們的“韭菜”。

印度IPO熱潮中大量企業破發

自2021年以來,印度基準的Sensex指數已經累計上漲了55%。在這一上漲熱潮下,在2021年到2023年之間,印度企業在印度兩家主要交易所——孟買證券交易所和國家證券交易所的IPO中,共發行了價值8142.4億盧比(約合98億美元)的股票。

根據公共市場數據提供商Prime Database的數據,這是2018年至2020年印度股市IPO數量的2.4倍。諮詢公司安永估計,2023年印度上市的股票數量甚至超過了中國A股和港股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快速的經濟增長、政府基礎設施支出的激增等支撐了印度股市的上漲。同時,世界各國央行爲刺激消費而採取的降息措施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促使外國機構排隊購買印度股票。

但自2021年以來上市的183家公司中,目前已經有44家的股價低於發行價,給支持IPO的投資者們帶來了損失。不少分析師們質疑,一些上市企業是否急於利用印度股市反彈的機會套現牟利。

投資公司Intelsense的創始人阿比舍克·巴蘇馬利克(Abhishek Basumallick)表示:“在牛市中,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即便企業並不真的需要資金,他們也會推出IPO,並儘可能地擡高IPO的價格……每個人都想這麼做嗎?我不這麼想。但真的有這樣的人嗎?那肯定是的。”

大量散戶入場被“割韭菜”?

印度股市近年的反彈,再加上印度本土的Zerodha和Groww等交易應用程序激增,鼓勵成千上萬的印度散戶涌入股市。截至今年3月的2024財年,印度的交易賬戶數量超過1.5億,是三年前5500萬的近三倍。

這些瘋狂涌入的印度散戶們大舉托起了印度股市的IPO估值,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獲得了大量的超額認購。例如,建造輸電系統的印度凱賽能源與基礎設施公司(Kay Cee Energy & Infra)發行了1.59億盧比的IPO,獲得了1052倍的超額認購,而另一家媒體公司Maxposure發行了2億盧比的股票,獲得了987倍的超額認購。

但這一領域空前的繁榮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今年3月,印度股市監管機構表示,懷疑一些中小企業的IPO存在股市操縱行爲。

“其中許多公司的商業模式非常有問題,”Intelsense的巴蘇馬利克表示,“中小企業IPO領域發生了很多事情,在這些領域,投資者並沒有使用資金的特別意圖,但他們的心態是‘既然我能拿到資金,我就會把這些錢取走’。”

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上市的印度公司中,其高管已經減持了47.1億盧比的股票,約爲2018年至2020年期間的1.5倍。同時,自2021年以來,多達117家上市的中小企業股價下跌,跌幅最大的十家公司的已經較發行價下跌了67%至90%之間。

九成期權和期貨交易員虧損

但這並不是令監管機構擔憂的唯一問題。去年11月,印度監管機構指出,印度的期貨和期權交易員遭受了重大損失。

根據監管機構估計,從2019財年到2022財年,印度的期貨和期權交易員數量激增了六倍,達到450萬,但在2022財年,約有90%的此類交易員虧損。

印度監管機構估計,該國期權和期貨交易員在2022年的年平均損失定爲11萬盧比(1320美元)。據世界銀行估計,印度的人均國民總收入也不過才2390美元,因此這一損失對於印度人來說恐怕並不是一筆小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