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泡麪又驗出含一級致癌物 食藥署緊急提高抽驗強度

食藥署今天又驗出3款印尼泡麪農藥殘留不合格。(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今天又驗出3款印尼泡麪農藥殘留不合格。(食藥署提供)

食藥署今天又驗出3款印尼泡麪農藥殘留不合格。(食藥署提供)

便宜的印尼泡麪不僅是許多外籍移工一解鄉愁的最愛,在國內也有許多愛好者,不過食藥署今天公佈3款印尼速食麪因檢出農藥環氧乙烷,總計1068公斤產品需依規定退運或銷燬,由於短短兩週內就驗出8批產品不合格,食藥署也將印尼速食麪的抽驗強度提升至20至50%。

今天公佈的3款印尼違規泡麪,均由水枔實業有限公司所引進,製造廠分別爲「PT. PRAKARSA ALAM SEGAR」與「PT INDOFOOD CBP SUKSESMAKMUR TBK」,產品包含青檸風味、特色咖哩風味、牛肉丸風味共三款違規。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科長陳慶裕表示,這三款泡麪的粉包、油包、面體都被驗出0.081 ppm至8.053 ppm不等的農藥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由於今年目前已累積3家制造廠違規,總計有9批印尼速食麪被驗出環氧乙烷,將針對印尼速食麪不分廠牌與進口商加強抽批查驗,比例依法可提高至20至50%。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臨牀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環氧乙烷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爲第一級致癌物,醫療上常被拿來當作消毒、滅菌的氣體,部分國家允許用來對食品進行薰蒸,不過國內目前並未準用,長期使用累積會產生氧化性傷害,已被發現與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乳癌有關。

此外,食藥署今天也公佈3批自中國大陸進口的茶樹菇、鹿茸菇被驗出農藥殘留不合格,陳慶裕說,這三批產品與先前頻被驗出農藥的猴頭菇有關,因國內茶樹菇、鹿茸菇、猴頭菇均被列爲同一個貨品分類號列管理,5月2日起已針對該貨品號列進行逐批查驗,因此本週繼續驗出茶樹菇、鹿茸菇不合格。

陳慶裕表示,最近6個月以來就已驗出16批猴頭菇、茶樹菇、鹿茸菇農藥殘留超標,其中絕大多數爲猴頭菇,目前針對該貨品分類號列產品的逐批抽驗程序預計執行至11月,以確保國人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