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而名,向山而行,貴州與世界相遇

興義萬峰林 陳劍平攝

當地時間3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批准18個新的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長白山世界地質公園、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臨夏世界地質公園、龍巖世界地質公園、武功山世界地質公園和興義世界地質公園成爲名錄中6位中國“新成員”。

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被譽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的三大世界級品牌。這是貴州繼織金洞之後第二個成功獲得世界級“金字招牌”的地質公園。目前,中國擁有的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已增至47處,繼續穩居世界首位。

向北,長白山世界地質公園以第四紀火山地貌遺蹟爲特色;向南,地處三江發源地的龍巖世界地質公園提供了中國東南部地區在約3億年時間裡構造演化的地質記錄;深入西部內陸,臨夏世界地質公園地跨黃土高原乾旱區、青藏高原高寒陰溼區兩大自然區;恩施大峽谷-騰龍洞世界地質公園擁有舉世聞名的侵蝕和溶蝕地貌。

參加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2023萬峰林半程馬拉松的選手在賽道上激情奔跑。劉朝富 攝

世界級的地質奇觀——對於興義地質公園,教科文組織在新聞公報這樣描述:“興義世界地質公園涵蓋古生物化石、地貌、地層、岩石、礦產、構造、水體等七大類地質遺蹟,特別是以烏沙三疊紀古生物化石出露和埋藏區域,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泥凼石林、頂效貴州龍化石產地和貓貓洞古人類遺址等重要地質遺蹟資源爲核心的三疊紀相變帶地質遺蹟,填補了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空白。”

峰成林,谷如隙,丘與錐,巖巖異。

興義世界地質公園,這片1456平方公里的“寶藏之地”可謂雲貴高原喀斯特的完美縮影。豐富的地層剖面遺蹟、構造遺蹟,保存完好的“興義動物羣”化石展現着地球古老生命的繁衍歷程,爲科學家提供寶貴研究資源;喀斯特峰林峰叢、地縫峽谷、溶洞天坑等罕見地質地貌,讓徐霞客留下“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的讚歎。

參賽選手在貴州省黔西南州安龍國家山地戶外運動示範公園自然巖壁紅點賽比賽中。劉朝富攝

“興義地質公園以其國際重要性地質遺蹟、瑰麗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多彩的民族文化、獨特的文博資源和數字化智能管理服務手段等,讓人印象深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估專家阿茲米勒·穆尼夫·本·穆罕默德·布卡里對興義地質公園高度評價。

“在我來之前曾經閱讀過關於萬峰林喀斯特的報告,也看過視頻和很多材料,但真正到達萬峰林,親眼見到的時候,還是不禁感嘆,這裡的人簡直住在喀斯特天堂,來到興義,一定要來萬峰林,纔算圓滿!”踏上興義地質公園的土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Azmil Munif Mohd Bukhari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激動地說。

運動員在2023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開幕式現場展示滑翔傘運動。劉朝富 攝

地質公園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既保護地質遺產,也強調地質遺產與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之間的相互關聯,這是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理念。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貴州在地質公園建設中將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以文化、旅遊和體育與山地資源精彩碰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山地旅遊目的地,讓綠水青山釋放更大發展紅利。

近處稻田青青,隨風搖曳,遠觀綠水青山,浪漫迷人。萬峰林下山水田園吸引無數遊客流連“詩與遠方”。馬拉松、滑翔、速降、登山、攀巖、漂流等山地旅遊賽事讓興義成爲海內外戶外運動愛好者心儀的打卡地。

“萬峰林是神奇的、美麗的,馬嶺河峽谷也讓人驚奇,這裡有開展山地運動的世界級資源、在其他地方難以複製。”法國極限運動小輪車冠軍弗雷德裡克·摩爾在遊覽興義後說。10餘年來,摩爾在貴州藉助山地旅遊資源積極推廣小輪車等山地競技體育項目。這些年,他驚喜地看到,貴州圍繞山地特色,舉辦了衆多國際知名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在保護山地自然環境的同時,推動山地旅遊和山地競技體育發展。

世界自然遺產——施秉雲臺山。盛朝友 攝

“第一次看到了那麼完整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羣山,讓我感到非常震撼。”貴州民族大學旅遊與人類學博士、老撾籍留學生鄧利對興義萬峰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認爲,貴州因地制宜地將自然山地環境變爲旅遊載體,不僅給當地居民增加了經濟收入和提供了就業崗位,同時也以參與體驗爲主要形式,促進了遊客身心健康。“貴州山地旅遊發揮自然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培育了多元化、多層次的山地旅遊。”

“這幾年來村裡玩的人絡繹不絕,生意越來越紅火了。”依託萬峰林,當地羣衆吃上“旅遊飯”,興義市萬峰林街道辦萬福村村主任朱玉美笑容滿面。在黔西南州,依託山地旅遊實現村美人富、逐步走上振興之路的美麗鄉村已有300餘個。

雙河溶洞的核心景區之一海市蜃樓。王紀鵬 攝

造化神奇,不止興義。山脈縱橫的貴州92.5%的國土面積爲山地和丘陵,是中國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最多的省份:因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享譽的梵淨山;中國南方最大的原始森林荔波喀斯特;橫亙1300多平方公里的水墨畫卷赤水丹霞;保存最完整的白雲岩喀斯特地貌施秉雲臺山……立體、多彩的貴州風景裡刻着山地基因,演繹山地傳奇。

中國的生態文明實踐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建設高度契合。教科文組織地球科學和地質公園部門負責人克里斯托夫·範登貝格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積極接受和促進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念,不僅擁有衆多地質景觀,還將其與當地發展聯繫起來。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動“山地旅遊+”發展,“山地公園省”貴州正走向愈加開闊的國際舞臺。

學生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地質公園博物館參觀研學。劉朝富 攝

“貴州有各種類型的洞穴,你永遠都無法預測你能走多深多遠,這就是貴州深深吸引我的地方。”30多年來,法國洞穴聯盟成員、國際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把自己的熱情和精力大部分投入到“亞洲第一長洞”綏陽雙河洞等貴州洞穴科考活動中。現在,他已將貴州視爲“第二故鄉”,幫助當地開發洞穴旅遊資源,將“地質王國”貴州推介給全世界。

2023年9月,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召開。作爲目前中國唯一一個以山地旅遊爲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峰會,與會專家指出,一條世界級的旅遊弧線正在形成。在這條弧線上,要高度關注以貴州爲代表的中國西南山地將發揮的重要扭變性作用。

因山而名,貴州以開放自信的姿態,將山地保護與綠色發展的中國經驗貢獻給世界。

“我相信,隨着貴州山地旅遊多元業態的挖掘和發展,將會建成獨具特色的國際山地旅遊目的地。”在法國前總理、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主席德維爾潘看來,貴州將山地資源稟賦與各類生態資源相結合,形成“山地旅遊+”模式,取得了很好的示範效應。

遊客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萬峰林景區雙生村“鄉愁集市”遊玩。葉順強 攝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深受萬峰林鄉愁集市的人間煙火所感染:“我和很多人一樣,是乘坐飛機來興義的。如今,國內外遊客藉助便捷交通可以抵達任何地方,這爲偏遠的山區帶來了財富和就業機會。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旅遊帶來的經濟收益都可以用於建設和提高公共基礎設施。”

向山而行,貴州與世界相遇。

作爲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貴州將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擦亮世界地質公園“金色招牌”,保護和利用好這一自然界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奮力繪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畫卷。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