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經濟架構 臺灣有機會加入

美國將與印太夥伴共同成立IPEF,內容將涵蓋貿易推廣、數位經濟及科技標準、供應鏈韌性、減碳及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動標準等議題。拜登20日至24日出訪韓國、日本,訪日期間會與澳洲、印度和日本領袖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屆時宣佈成立IPEF可能性大。

美國務卿布林肯4月28日在國會表示:「IPEF未排除任何人,『包含臺灣』。」在美方高層正面表態後,黨政高層研判,美方屆時可能會用「不排除歡迎亞洲地區國家或其他有興趣國家加入IPEF」等方式解套,讓臺灣參加,因此府院將緊盯拜登亞洲行的談話及宣佈內容。

「我們可以幫忙,也需要被幫忙」,一位政府高層說,這是政府想要加入IPEF最重要原因,像晶片、半導體是臺灣強項,排除臺灣對亞太各國不利。臺灣也會需要各夥伴的幫忙,例如新冠疫情嚴峻之際,口罩、快篩等醫療物資的援助。

黨政人士說,加入一定有好處,能與其他參與架構夥伴國家有更多對話機會,也有助臺美整體關係的緊密提升。加入IPEF後,美國主導的大計劃皆可參與,也能跟上其他國家,知道國與國之間在討論甚麼,掌握國際脈動,爲臺灣產業爭取更大市場商機,以免錯失機會。

減碳潮流下,未來國際市場有很大機會的產業就是電動車,政府高層表示,將來全球市場需求很大,機會也會很大,加入IPEF能提升臺灣更多能見度,把產業供應鏈建立起來,讓全世界都看到。

另臺灣電子資通訊每年需進口3~4,000億美元產品,主要進口來源爲日本、美國、歐洲,一旦有國家故意或遭逢國際發生變動,進口可能受阻,此時加入IPEF就能互相幫忙。

以供應鏈來說,很多國家會因政治理由拿不到零組件或原料,此時臺灣可給予幫助。黨政高層說,臺灣不會用政治力量去脅迫誰,更不可能哪天不高興就不賣,反而會帶給印太地區很正面穩定的力量。

此外,基礎建設方面,能擴大市場更好,每筆工程金額動輒數十甚至數百億,幫他們蓋工廠、能源廠,對臺灣產品外銷,服務業出口、工程量能培養,都是很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