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電動車全盛期 富田有信心

富田去(2020)年銅鑼廠區二期土建設備共投資新臺幣20億元。圖/業者提供

電動發展速度超乎預期,2021年預估市場總量成長超過30%以上,突破300萬輛。以富田電機爲首的汽車供應鏈聯盟鴨子划水、不斷前進,富田董座張金鋒認爲2025年將進入電動車的全盛期,未來二、三年如果傳統車廠沒有好好思考車聯網、物聯網、自駕、安全系統升級問題,小廠慢慢會消失、被IT產業取代。

2020年的疫情以及低油價,並未拖累電動車市場發展,張金鋒表示,今年電動車市場還是會成長40%~50%,5G、6G、自駕、車聯網則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未來三年中國很多車電系統都用華爲,特斯拉的系統就是Google,包括蘋果預計2024年發表自駕車要上路,各家都是上控於雲端」,智慧電動車無疑是5G與綠能世代的典範產物

富田電動車馬達技術受到日本車廠青睞,曾爲日本車廠做樣版,日廠只提供汽車底盤電池由富田製成整車,包括動力系統、電池充電系統等,2020年3月已運回日本做測試證明臺灣在電動車市場有絕對的競爭力。張金鋒指出,「拜時機好所賜,這幾年臺灣在車用電子的產能直直升,唯獨欠缺的是功率晶體,這部分若能好好努力,臺灣下一個產業鏈就會落在電動車無疑」。

就電動車的動力系統,現在美國T廠一部電動車動輒二、三套,未來需求不可限量。他直言,目前富田一年供應產能至少是20萬臺,還不涵蓋德國幾個大廠的需求,另再加上未來日本車廠預估達3、40億元的訂單(幾萬輛車)就可達標。「富田在銅科的廠區不算小,這些需求加總產能綽綽有餘」。

放眼金牛景氣,張金鋒認爲,疫情對全球影響很大,民生所需的吃、用總是要回歸;各行各業的產銷生態雖然明顯被改變,但景氣不會比去年差。「今年臺灣助力腳踏車從年銷售30萬臺到破百萬,實屬意外,估計會改變未來的交通思維,尤其是在歐美國家」。助力腳踏車當中的250瓦動力系統,富田的售價約新臺幣1萬多元,2021年會提供電動腳踏車馬達的新版本

另外,政府有心推動國內智慧電動巴士產業,估計2030年所有巴士都要電動化,包括市區公車偏鄉客運高速公路客運等,總量約12,000至13,000輛。張金鋒說,電動電能、ICT、智慧科技等皆爲臺灣產業強項,富田也很有心參與,希望業者能達成共識,未來兩年將可看到電動大巴地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