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爲何急打疫苗

(圖/路透

本週是一個人類病毒爭戰的光榮時刻。12月8日英國公民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疾病疫苗,英國不但成爲全球第一個批准新冠病毒疾病疫苗的國家,更火速推進施打疫苗,人類對抗新冠病毒正式邁入新階段。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英國廣播公司電視新聞節目《早安英國》鏡頭前喜極而泣。可是,他的淚水,感覺像是鱷魚眼淚,假惺惺;或像在小丑學校裡進行一場沒有希望的試鏡,荒謬可笑。

英國政府爲什麼在全球第一個批准輝瑞BNT疫苗,又火速推廣施打疫苗?當初英國約翰遜政府堅持採取「羣體免疫」佛系政策對抗新冠疫情。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中,研發疫苗已被愛國主義籠罩情況下,作爲世界上第一個批准疫苗和接種的國家,似乎是英國可以導正先前抗疫策略成爲全球笑柄的必須作爲。

此外,英國脫歐一年過渡期將在今年底結束,英國和歐盟在脫歐後的貿易談判上迄今談不攏。歐盟本週舉行峰會,27國領袖對「無協議比壞協議好」的共識逐漸升高。面對3周後接下來不明的情勢與動盪,英國國內需要鼓舞士氣訊息。儘管在這背後更嚴峻的事實是,英國全民醫療系統因爲長期投資不足,無法因應另一波疫情來襲,火速推廣接種疫苗有它的迫切性存在。

但亟欲藉着百年病毒打造民族主義寓言的英國脫歐政府,硬把本週二英國開始施打疫苗的日子標誌歐洲二戰終結日的「V-Day」掛在一塊,殊不知此「V」(Vaccine疫苗)非彼「V」(Victory勝利);最初公佈的第一個接受接種疫苗的人名字則叫做「威廉.莎士比亞」──多麼美妙的巧合。難怪批評者嘲諷,恐怕是因爲找不到一個叫做「溫斯頓邱吉爾」的英國公民來打這第一針。

領先世界其他國家幾個星期接種疫苗實際上有什麼好處?殘酷的答案是:沒有。尤其是公衆對疫苗信心不足的前提下。否則,歐洲醫學機構不會堅持,更長的批准程序,進一步的檢查和更大的數據;英國公衆也不會在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案例感到焦慮。英國以超快速批准接種程序,創造出一股欣喜若狂的氣氛。但是從長遠來看,人們需要的是對接種疫苗感到安全,不是害怕成爲這場全球大流行的集體小白鼠

然而,在英國脫歐艱困現實到臨前,英國需要這種「全球第一」、「打敗世界」的激勵性新聞,以期分散強森政府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總體反應的無能,併成爲英國脫歐偉大故事的一章。

英國雖曾是日不落國,但「打敗世界」一詞在2020年前幾乎未在英國國會中出現。但是,根據英國輿論統計,2019年裡,「打敗世界」在英國國會中出現了21次;從今年7月1日到現在,則已經被提及了148次。如今,「打敗世界」顯然也成爲英國強森政府新冠疫苗的戰略。

諷刺的是,輝瑞/BNT疫苗是德國人設計的;團隊領導人是土耳其移民的孩子;開發者是位於美國的跨國公司;製造地點比利時仔細分析英國政府批准的疫苗恰好與英國脫歐「光榮孤島」故事相違。

堂皇政治語言是強森從2016年領導脫歐陣營以來的一貫伎倆。對於強森和他領導的政府,只要第一,不惜一切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