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哈佛畢業卻缺席同學會 劉軒:跨出舒適圈才能實踐自己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社羣上做人物專訪、擅長用畫面故事影像企劃團隊《一件襯衫》,這次的主角作家劉軒,從世界第一的哈佛大學畢業後,他沒有因此志得意滿,反而因爲其他同學都各有成就,自己卻纔剛要踏入社會,強烈的自卑感讓他不敢參加同學會,現在已經成家立業的他,認爲最可怕的事就是對人生「不痛不癢」。

▲對劉軒來說,最可怕的事情是對人生「不痛不癢」。(圖/影音企劃團隊《一件襯衫》授權提供)

許多人常常會告訴年輕人要有夢想,但卻又不鼓勵他們出去闖,劉軒在影片的一開始說道,「夢想不是坐在家裡面,夢想出來的,夢想是你在醒着的時候,你去努力打拼,你去犯錯,你去多摔幾跤,然後撞出來的,你的夢想才能夠具體」,實現夢想最不該做的事就是待在舒適圈裡,同樣的事不該就這樣做一輩子。

他以自己的故事爲例,當初會去念研究所是因爲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從哈佛畢業後,他反而不敢參加同學會,那些充滿行動力的同學們都已經有所成就了,自己卻纔剛要開始起步,當時29歲的他告訴自己,只要「多看、多學、多失敗、多做」,出社會永遠不嫌晚。

▲從哈佛畢業並不是成功的開始,反而落後其他同學。(圖/影音企劃團隊《一件襯衫》授權提供)

「後來我一個人提着2個皮箱回到了臺北,我找了一個小套房公寓,永遠記得住進去那的第一個晚上,房間傢俱都沒有,只有一個牀墊擺在那個角落那邊,頭頂上面有一個塊燒壞的日光燈一閃一閃的」,那個晚上,他用蓮蓬頭的熱水泡了一碗半生不熟的泡麪,這樣狼狽又無知的生活,「每個人不都是這麼開始的嗎」。

▲劉軒說,寧可在外面追夢撲空,也不要在舒適圈裡面空轉。(圖/影音企劃團隊《一件襯衫》授權提供)

現在在臺灣成家立業的他,已經有兩個可愛的小孩有車有房日子算過的很不錯了,但他知道,「人生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會一直改變」,他說自己人生最大的痛點可能就是「不痛不癢」。

「寧可在外面追夢撲空,也不要在舒適圈裡面空轉,因爲最終在你自己的同學會上,比較的對象不是那些其他的同學們,而是你本來就知道你該實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