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浮編 學者轟蔡政府踐踏財政紀律

學者強調,累計的歲計賸餘不能用於「普發現金」等政策。圖爲民衆上網登記普發現金6000元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審計部決算報告批評,政府已移用以前年度的歲計賸餘及舉借債務爲疫後特別預算支應,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曾巨威痛批審計部「只有提出問題」,卻從未行使審計權發揮監督力量,國家社會資源在預算體系被行政單位濫用、破壞,問題已經相當嚴重;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轟蔡政府踐踏財政紀律。

曾巨威表示,審計部透過該部專業角度,指出行政部門的不當、缺失、違反法律等疑慮,這本就是審計部應該履行的職責。但審計部點出問題所在,接下來有何動作?應該要如何處置?例如行使糾正、糾舉審計權,這纔是審計部該發揮監督功能的重要角色。

曾巨威痛批,審計部事情「只做一半」,只有提出問題,卻從未用「刀子砍下去」,以致行政部門食髓知味,繼續這樣浮編,於是國家社會資源在預算體系被行政單位濫用、破壞,問題已相當嚴重。

他也無奈表示,如果審計部門、監察院無法發揮監督的力量,那在野黨就應集聚聲量來檢討、質疑政府,藉此凝聚社會共識、形成運動,纔可能進一步約束政府。

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也表示,累計歲計賸餘5000多億元,如果扣除總預算和其他的特別預算移用、疫後特別預算政府信守「不舉債」的承諾後,歲計賸餘所剩恐怕無幾。未來遇到「意外」風險,像是SARS、新冠肺炎疫情,分別600多億元、8400多億元的資金需求,顯然未來存糧「無法支應」,政府應付風險就都要靠舉債。

陳國樑進一步指出,根據《預算法》23條規定,前年度歲計賸餘不得充經常支出之用,意即以前累計的歲計賸餘是不可以用於「普發現金」,但是蔡政府常用「特別條例」、「特別預算」凌駕法律、踐踏財政紀律,實不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