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6成兒童過動症長大未改善 醫:最大問題是誤解、污名化

▲約6成兒童過動症長大未改善,最大問題是誤解、污名化。(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根據美國精神學會統計數據顯示,兒童青少年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約爲5%,但臺灣兒童青少年動兒的盛行率並未達5%。臺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對過動兒的認知不足、誤解及污名化是臺灣目前最大的隱憂,導致這些孩子無法及早得到適當的治療,長大後大概有50-60%的人會持續出現成人過動症問題。

由2005年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只有0.59%的臺灣兒童青少年被診斷;美國成人ADHD過動症的盛行率爲4 %,但國內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成人ADHD在2000年到2011年的盛行率只有0.028%,從兒童ADHD到成人ADHD,盛行率都不到1%,因此臺灣過動兒童青少年到成人診斷率明顯過低。

臧汝芬表示,成人ADHD並不是長大後纔出現過動症,他們可能是從小就沒被診斷或治療,而兒童的過動症在青春期後,出現人格異常的風險增加,尤其是邊緣性或反社會人格異常。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者常有自卑感、低成就感、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時間管理不佳、缺乏傾聽技巧、愛打斷他人說話、職場表現不如意、婚姻或親子關係不穩定,甚至有吸毒或酒精濫用等後遺症出現,常會選擇一些較爲動態工作,也容易在工作上因說錯話言語傷人,某些人雖然看起來靈光,但組織能力相對較差,常常做事較沒效率

臧汝芬表示,診斷明顯過低的結果,致使這些孩子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研究報告顯示,未經治療的50歲以上年齡的ADHD成年人,對人生的自我掌控感低,生活品質低、有社會隔離現象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也表示,目前ADHD沒有可根治藥物,都還是透過中樞神經興奮劑活化大腦功能和增強自制力,進一步促進注意力集中。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