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安會點名橋樑檢測規範不足 交通部:已加強

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潘千詩攝)

南方澳斷橋案,運安會今日發佈最終調查報告,報告指斷橋位於漁港出海口,使用多年,吊索系統防水設施逐漸劣化事故發生前,吊索有效殘餘截面積僅剩約22至27%,加上交通部對該橋檢測項目方式不明,最終釀成事故。交通部迴應,過去針對特殊橋樑都是用一般的橋樑檢測標準,目前已把特殊橋樑檢測跟補強辦法修正,包含繩索檢測等都有加進規範

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表示,過去特殊橋樑,如鋼拱橋都跟一般橋樑檢測標準一樣,目前已經修正辦法,最重要的是繩索、斜張、鋼拱橋的檢測規範跟標準都加強。

至於各單位橋樑督導責任問題部分,王國材說,過去交通部只管交通部橋樑,運研所的系統內以高公局公路總局臺鐵局爲主,的確過去在港公司管轄的橋樑有遺漏,在政院7月21日新頒佈的《橋樑維護管理作業要點》就要求,讓車行橋、人行橋、鐵路橋各單位的責任、規範更完整。

王國材說,交通部也已編列15億元,針對受損橋樑進行檢測、整建,預計有60座最嚴重的橋樑都會修好,檢測若發現有問題會立即去處理,整體盤點有101座橋樑。

公路總局補充,交通部編列經費14億2607萬2000元,協助地方政府緊急整建受損橋樑,其中41座需橋樑檢測,U3級橋樑47座一年內要派修、U4級橋樑13座須馬上派修,預計2022年全數完成。

根據公路總局統計,截至10月底已有33處發包、38處辦理中、30座已完工,執行率127.19%,達成率約50.22%,預計今年底完成41座檢測、11座改建,符合進度。

港公司說,20座橋中,扣除南方澳斷橋、委託高公局管理的高雄新生高架橋、剛完工的高雄高字塔高架聯絡道路外,其餘17座橋均已定期檢測、詳細檢測完畢,其中,臺中港濱海橋」、「中南二橋」均在改善工程中。

至於運研所建置的《臺灣地區橋樑管理資訊系統》以往僅提供交通部所屬單位縣市政府上傳所管轄的橋樑檢測資訊,自行政院7月頒佈要點後,也開放給其他單位,如:農委會教育部科技部等單位上傳橋樑檢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