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豹能源 致力培育城鄉學子

鄉育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建偉(後排左四)帶領教學團隊,自去年迄今已舉辦10場工作坊、觸及南北部共11所高中、累積服務882位學生。圖/業者提供

雲豹能源(6869)支持鄉育教育公益計劃近一年來,在全臺各地區執行輔導高中職學生規劃學習歷程,7月15日以鄉育教育基金會全新身分,在臺南市成大會館舉辦「鄉育琢璞玉,相遇零距離」感恩分享記者會。由鄉育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張建偉、執行長蔡沁瑜帶領教學團隊展示這段期間輔導學生成果,現場更邀請熱血公民老師黃益中、以及長期推動藝術教育的朱銘美術館館長賴素鈴來爲學生鼓勵打氣。分享會後,在半個月內已陸續有不少善心人士,透過小額捐款表達支持,鄉育教育基金會表達感謝,將帶着各界愛心繼續在教育路上打拼。

「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多元學習,在城鄉學習資源差距下,很多地方學生無法實現,甚至讓她們對未來感到迷惘,錯失升學機會,我們希望透過基金會團隊的輔導,讓學生們在這段期間不僅培養興趣,更能有系統學習技能。」本身有3個孩子,鄉育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蔡沁瑜很清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他說,在現今教育體制下,108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成爲高中職重點項目,基金會藉由學習歷程,自我探索,未來培歷三階段歷程,除了實體課程,亦透過線上輔導課,協助學生完成自我探索,撰寫學習歷程,瞭解什麼對自己未來最有幫助。他希望這些學子透過學習,順利進入大學完成學業後,能透過企業媒合,回到家鄉服務,讓北漂成爲歷史名詞。

預計捐贈500萬元予鄉育教育基金會,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說,目前雲豹能源最大的漁電共生案場就在臺南北門,因此很直接地感受到當地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希望透過教育補強,克服城鄉差距,讓學生擁有公平的競爭機會,進而展開教育公益計劃。樂見鄉育計劃成熟轉型,用基金會的模式,引導他們正確方向探索生涯,期盼藉由雲豹能源的一小步,號召更多善心企業投入。

分享會邀請從鄉育教育計劃初期就加入學習課程的臺南北門高中學生,在分享會中秀出同時加入鄉育計劃以來的收穫,從參加說明會、6小時工作坊、到爲期一學期的多元課程,幫助他們將興趣結合專業知識,完成一套有計劃性、系統性的學習成果檔案。

「你不用爲了世界改變自己的外表,你的美是與生俱來的。」臺南北門高中同學林芷庭在鄉育計劃的輔導下,選擇了英文爲學習歷程主軸,把自己興趣與學業結合,大幅提升英文翻譯功力。他說,從一開始自主學習計劃沒完全沒有頭緒,在鄉育教育計劃明確課程安排下,除了語文之外。對於簡報製作,時間軸管理也都有更深入的瞭解,對於自主學習計劃也有了初步的概念。

「每個人都會有不熟練的第一次,我的不熟練也只會到今日爲止。」北門高中同學劉宸妤在工作坊指引下,明確未來應該專注於韓文之學習。他說,由於本身是108課綱之第二屆學生,沒有前例可參考,因此在高一時完全沒有產出任何自主學習之成果,直到高二在鄉育計劃老師的帶領之下,改善了拖延時間的問題,也因爲鄉育工作坊的引導,探索想要讀的科系,對未來也有了更明確的方向。

北門高中校長吳俊憲表示,在疫情中,鄉育計劃透過大型講座及工作坊,帶領陪伴同學探索108課綱,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激發學習動機,瞭解學習目的,建構學習架構及自主學習成果,同學受惠良多。他特別感謝鄉育在過去一學年與同學相伴,期許鄉育變成基金會之後,得以向下札根,對學子學力帶來更多幫助。

熱血公民老師黃益中說,教育的重責大任光靠春風化雨的老師的付出是不夠的,由企業透過基金會方式,永續持續地贊助經費與人力資源,協助同學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爲理想,對同學將會一大鼓勵。他期許,除了雲豹能源外,所有企業都能共同響應,將餅作大,幫助所有孩子們,無論偏鄉或城市,都能以適性教育的方式來完成最適合自己系統學習及職涯規劃,未來有機會回饋鄉里。

鄉育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提供臺灣學子更多的學習資源與實習機會,從高中階段的學習歷程檔案規劃,到升大學後的個人職能累積與產學接軌,教學團隊在過程中適切的引導及陪伴,爲臺灣各地方打造優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