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凍漲連環爆 航運股沒救了?專家曝殘酷真相

航運巨頭馬士基也有意凍漲運價。(圖/shutterstock)

上週全球第3大航運商法國達飛海運(CMA CGM)宣佈即日起至明年2月的運價凍漲,隨後全球第5大航運商赫伯羅特(Hapag-Lloyd)也跟進表態緩漲,此外,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及日本ONE都傳出將凍漲運價,消息一出引爆市場多空論戰。

AmericanShipper報導,投資銀行Jefferies首席航運分析師Randy Giveans針對國際航運商凍漲運價的動作發表看法,他說:「凍漲價格只有9月到明年2月的時間,我認爲是這段時間的運力已經額滿,加上公司希望跟客戶取得一個平衡點,公司不會希望流失強而有力的客戶,導致未來的獲利受損。」

證券公司Fearnleys Securities持相似看法,「從一些航運商第二季的財報會議上得知,許多公司第四季的運力都已經售罄,就算運費不斷上漲,似乎也沒有辦法負荷。」

此外,Randy Giveans認爲,航商將運費凍漲在高點,一方面是對客戶釋出善意,但另一方面運費仍維持在高檔,並不會影響獲利,「我不認爲第4季的獲利會比第3季還要差,一定還是會大爆發,只是爲了更長遠的發展,航運商必須在維持獲利與客戶關係間儘量取得平衡。」

航運諮詢公司Vespucci Maritime執行長Lars Jensen則說:「市場仍處於產能不足的狀態,因此當量能不足時,需要優先考慮是誰獲得船艙的空間,凍漲運費讓航運商優先考慮接受合約客戶的要求,這會壓縮現貨客戶的空間,他們需要花更多時間貨比三家,找到最佳的運輸環境。」

工商時報報導則指出,看多者認爲,凍漲運價代表第三季高運價有望延續,第四季不僅不淡,甚至可能爆出史上最強第四季,此外,就算運價凍漲,航商還是可以透過附加費補上獲利,但表面上能迴避運價不斷飆高的痛點。

然而看空者則點出,大漲一年多的高運價已見頂看到天花板了,明年航運再好頂多維持、或微幅下修,端視全球塞港、供需不平衡情況何時緩解,航商進入高運價保衛戰。

臺股貨櫃三雄今(13日)開高走低,長榮收在132元,下跌1.5元(或1.12%),陽明收在124.5元,下跌1元(或0.8%),萬海收在210元,挫1.5元(或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