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要生了 陪產爸爸可做好5件事

國健署表示,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如有剖腹產適應症,例如:胎位不正、前胎剖腹、媽媽有重大疾病、產程遲滯等,應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選擇剖腹產。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要迎接新生兒來到,每個家庭都得做足準備,到了最後要出生的時刻,爸爸與孕媽咪面對「生產」當下的選擇,該如何做準備。衛福部國健署表示,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但如果有剖腹產適應症,務必和醫師討論後決定。孕媽咪在生產時,伴侶也可以做好5件事,讓過程更加順利。

生產方式除了在醫療院所進行自然產、剖腹產,還有其他生產方式,可依孕婦健康狀況,在產檢時與醫師或助產師討論安全且是伴侶雙方想要的生產計劃。

「母體正常的情況下,通常會選擇自然產。」國健署表示,如有剖腹產適應症,例如:胎位不正、前胎剖腹、媽媽有重大疾病、產程遲滯等,應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是否選擇剖腹產。建議規劃合宜的生產方式,不選擇無醫療適應症之剖腹生產。同時生產前可參考醫療機構生產計劃書,討論出你們覺得安全、舒適、愉快的生產方式。

國健署提醒,孕媽咪待產過程中,準爸爸除了透過正向的話語來鼓勵伴侶外,若伴侶爲自然產,準爸爸可事先與醫護人員討論後,透過以5個技巧幫助伴侶減輕疼痛。

1、在未破水的情況下,先生可協助太太在牀上,改變較舒服姿勢或是詢問醫護人員是否適宜下牀活動。在醫護人員的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下牀或利用生產球改變姿勢

2、準爸爸可以利用手或按摩工具,以伴侶覺得舒適的力道按摩背部、腰部、腿部及肩頸部。

3、在醫護人員許可下,準爸爸可以協助伴侶衝熱水澡或進行背部熱敷,但避免使用暖暖包以防燙傷。

4、準爸爸可以準備伴侶喜歡的音樂,舒緩產痛壓力。

5、媽咪可用自己舒適的呼吸方式,可儘量使用慢速且深層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