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精選》腎臟病延緩洗腎 哪些食物要少吃?8種高磷飲食 腎不好要避免

護腎守則除了「三少+三多+四不」(三少指「少鹽、少油、少糖」;三多指「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四不指「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示意圖/ shutterstock)

「飲食治療」是慢性腎臟病友延緩洗腎的方法,哪3類飲食看似健康,但腎臟病友要少吃?若腎友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飲食控制有何不同?此外,8種高磷食物,第4、5期腎友更要避免!

3類食物看似健康,但要少吃

護腎守則除了「三少+三多+四不」(三少指「少鹽、少油、少糖」;三多指「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四不指「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夏子雯營養師提醒,以下3類食物看似健康,但慢性腎臟病友要少吃:

1.大型魚類

一般洄游的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累積的重金屬含量較高,除了腎友食用頻率不宜太高,一般人也不建議吃太多。建議可吃中小型魚類,例如:鮭魚,因爲鮭魚也是洄游性魚類,體型中型,亦可以攝取優質蛋白質與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抗發炎;此外鯖魚也是好選擇。

2.中草藥

不亂吃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目前90%的中草藥來自大陸,務必要注意重金屬的含量,檢測合格、無重金屬殘量,才能服用。此外,患者若服用西藥,不要和中藥混着吃,服用前應詢問藥師,西藥作用的時間多久,會不會影響中藥。

另外,腎臟主要功能就是代謝,會製造尿液排出廢物,中西藥都是藉由肝腎代謝,若不常喝水,降低了尿液量及次數,會讓毒素停留在體內,所以一般人一定要多喝水(一天建議水量爲體重X30ml),還不需限水的第1~3期慢性腎友,水分務必足夠,身體代謝纔會好。

3.止痛藥

患者若偏頭痛、關節痛,需服用止痛藥,像是NSAIDs類止痛藥的其中一個副作用是會造成腎損傷,服用前要先與醫師、藥師確認是否可使用。

糖尿病、高血壓的腎友 飲食另注意2重點

1.合併糖尿病的腎友

夏子雯營養師表示,如果只有腎臟病,飲食首重控制好蛋白質、磷、鉀;但若合併糖尿病的腎友,因高血糖會讓腎功能衰退得更快、惡化腎臟病,因此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每一餐糖份的分配相當重要:例如:早上約攝取糖份2~3份、午晚餐約攝取糖份3~4份,(一份糖份=1/4碗飯=1片薄吐司=1/4個市售饅頭=1/2根玉米=地瓜55公克=芋頭55公克)。

2.有高血壓的慢性腎友

要把血壓控制好,腎臟病變的機率也會降低。有高血壓的腎病患者,對於控制血壓常用的「得舒飲食」要非常小心,因爲得舒飲食的蔬果量多。

若腎友要限鉀,最好先將青菜汆燙去湯汁或選擇低鉀的蔬果,以免攝取過多鉀。此外,重要的是規律服用藥物、控制好血壓,維持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以預防腎病變。

慢性腎病1~5期護腎飲食原則

第1~5期的慢性腎臟病

飲食模式不太相同。夏子雯營養師表示,第1~2期,飲食可正常,該控制什麼就控制,例如糖尿病就控制血糖、高血壓就控制血壓,而每日蛋白質建議量是依體重每公斤補充1公克(體重60公斤等於吃60公克蛋白質)。

第3期慢性腎臟病

分爲A(前期)、B(後期),一旦進入第三期就難以回到之前,建議儘可能每三個月檢查一次腎功能,好好維持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如此會大幅延緩進展到3B。第3期的患者要開始控制蛋白質,每日依體重每公斤攝取約0.8克的蛋白質。

第4、5期慢性腎臟病

夏子雯營養師說明,應下修蛋白質攝取量,爲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0.6~0.8克蛋白質,應將部分肉類轉成豆製品,並可以搭配口服的活性碳,經由腸道排除尿毒素,延緩洗腎的時點。:

有些腎友害怕吃太多蛋白質,會盲目忌口,結果營養、熱量不足,身體被迫燃燒體內蛋白質,導致血中尿毒素更高,使腎臟負擔更重,要注意蛋白質是減量,並且要足夠的熱量,並非完全不吃。

第4、5期腎友,磷、鉀控制相當重要,若要限制磷,汽水、可樂、花生都得忌口;爲降低鉀離子攝取,腎友可將蔬菜汆燙3~5分鐘,讓鉀離子溶於水中,瀝乾水分再烹調,並選擇低鉀水果。

此外,很多洗腎病友爲了預防高血磷,會吃鈣片,讓鈣跟磷結合,降低磷離子的含量,但若服用大量的鈣製劑而長期血鈣過高,可能造成血管鈣化。

若吃太多加工食品,血中的磷開始堆積,身體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增加分泌,促使腎臟排除多餘的磷,如果副甲狀腺素太高,也會加速骨質破壞,造成骨鈣流失,導致血磷升更高,引起腎性骨病變,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從源頭少吃含磷高的食物。

8種高磷食物 腎友少吃

1.加工製品(肉乾、香腸、火腿、火鍋料等)

2.酵母類(乳酸飲料、優酪乳、優格、健素糖、酵母粉等)

3.啤酒、咖啡、汽水、茶類

4.全谷、豆類(糙米、胚芽米、全麥麪包、燕麥、薏仁、幹蓮子、麥片、麥粉、紅豆、綠豆、毛豆、蠶豆等)

5.乾果(無花果、腰果、開心果、芝麻、花生、核桃、棗子、瓜子等)

6.內臟

7.蛋黃

8.巧克力製品、可可粉

本文作者:楊瑞秋

(本文摘自《大家健康雜誌》第401期)

《大家健康雜誌》第4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