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月計劃上,俄羅斯拒了美國,選了中國

(原標題:俄羅斯拒了美國,選了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馬俊

“俄羅斯和中國將開始與美國展開月球競爭。”俄羅斯《觀點報》15日稱,俄羅斯政府宣佈與中國聯合建立月球科研站的計劃,目前雙方正在研究該項目的技術實施問題。此前美國曾邀請俄羅斯參加“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但俄羅斯最終選擇拒絕美國邀請,轉而與中國聯合建造月球科研站。外界好奇的是,中俄如何在月球科研站項目中實現強強聯合呢?

中國月球探索項目穩步推進

▲資料圖片: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着陸。(新華社)

報道稱,俄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接受了俄國家航天集團有關俄中兩國政府就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簽署相互諒解備忘錄的提議,有關命令發佈在俄官方法律信息網站上。俄中雙方正在確定研究月球可能的科學任務,並制定該項目的技術實施方案。目前,俄羅斯有關月球科研站的技術文件正在研究中。

報道提到,這並不是俄國家航天集團近年來首次簽署類似的合作文件。此前,俄國家航天集團還與中國國家航天局簽署合作文件,以便兩國合作對月球以及更加廣闊的宇宙空間進行科學探索,中國也向俄羅斯提出了合作探索木星及其衛星的建議。

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表示,俄中在建造國際科學月球站方面合作的聲明仍處於宣言水平,正式做出決定和開始資金投入纔可視爲該項目的開始實施。目前中國正在全力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同時建造空間站和月球科研站這兩個項目,即便對中國來說也是十分昂貴的。但俄羅斯方面認爲,中國在探索月球項目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去年年底,中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從月球獲得月壤樣品並帶回地球,玉兔2號探測器還在月球背面持續探測。相比經費不足的俄羅斯,中國不但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龐大的航天項目,而且還能按照計劃穩步推進。例如“中國正在提高重型火箭的運載能力,並用月球車探索月球,這些努力的最終目標就是爲在月球建造科研站”。更重要的是,中國願意與任何國家在航天領域展開合作,而美國正減少與俄羅斯在該領域的合作。

俄羅斯還有很多絕活

▲俄羅斯航天員培訓中心

中國近年來在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領域取得的突破備受世界矚目,有網友認爲中國在航天領域已經不需要與“還在吃老本”的俄羅斯合作。中國航天專家龐之浩1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俄羅斯在載人航天領域依然擁有很多獨步天下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沉澱,即便是美國也需要向俄羅斯“取經”。中國作爲後起之秀,可以向俄羅斯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

首先在月球探測領域,蘇聯時代先後發射的24個“月球”系列探測器取得了大量寶貴數據,對於月球勘測和月球科研站選址的意義不言而喻。同時蘇聯/俄羅斯爲探索月球還開發出不少絕門技術,例如靈敏度非常高的“勘測中子探測器”,它可以精確定位月球上可能存在水的地點,就連美國的“月球勘察軌道飛行器”和“好奇”號火星車都搭載有俄羅斯製造的這種儀器。

其次,蘇聯/俄羅斯依託“禮炮”系列、“和平”號和國際空間站項目,在長期載人航天領域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至今俄羅斯航天員仍保持着太空停留時間最長、出艙太空行走次數最多等諸多世界紀錄。美國也曾多次派航天員接受俄羅斯方面的相關培訓。目前中國還缺乏航天員長期駐留空間站的經驗,考慮到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長期將中國排斥在外,與俄羅斯在相關領域的合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尤其是俄羅斯航天員曾成功處理過失火、漏氣等太空險情,在這些緊急事故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對於月球科研站當真可謂是“金不換”。

此外,俄羅斯還擁有培訓航天員的完整配套設施,通過與俄羅斯的合作,中國可以加快航天員的培訓速度。

拒絕月球軍事化

美國曾邀請俄羅斯參加美國的“阿耳忒彌斯”登月項目,後者預計將在2024年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建立可供常態化駐留的月球基地。但俄國家航天集團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明確迴應稱,俄羅斯不會參與美國的登月計劃,因爲美國將其變成一個龐大的政治項目。“在美國的領導下,該項目將不再是國際合作,而是類似北約的‘太空聯盟’。俄羅斯不接受月球軍事化”。

莫伊謝耶夫則認爲,有關“各國爭相探月是在搞太空軍備競賽”純屬無稽之談。他解釋說,由於月球離地球相當遙遠遠,在軍事上幾乎沒用:“1艘美國戰略核潛艇發射的導彈可在15分鐘內抵達俄羅斯,而導彈從月球飛到地球需要3天”。“另外,使用月球基地偵察地球也是愚蠢的想法,地球軌道上的偵察衛星足以拍攝到更清晰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