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中華的鑰匙

(圖/達志影像)

兩岸關係發展迄今幾十年了,峰迴路轉,如今似乎又到了一個新階段的關口,面對未來,有人問到,我們可否列出一個路徑圖,指出兩岸關係的發展思路?

兩岸關係的發展進程最終只可能有三個方向:統一、獨立、維持所謂的現狀,不可能有其他了,例如國際託管。

臺灣根本沒有獨立的條件,蔡英文已經宣佈過多少次了,「中華民國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又說「兩岸互不隸屬」,就是宣佈臺獨了。中共不敢認真,因爲一認真就面臨出兵的壓力;美國根本聽而不聞,以免承擔不必要的責任。臺獨就是走入死巷子中自己說笑話,自慰自嗨罷了。

維持現狀是一個模糊概念,每個時間的現狀都是過渡,但無論怎麼過渡,似乎都無法成功過渡到獨立之路,目前的「中華民國臺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就是自慰自嗨的說法,越來越會破綻百出,這次金門事件就會是新開端。

兩岸最終會統一,證諸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是中國歷史向量力的必然性。兩德統一是當時的列強都不樂見的,但都擋不住,何況,對岸現在爲世界第二強權!不用懷疑歷史向量力。

然而,邁向統一的路徑必定是曲折多變的,因爲「怎麼統一」(手段)本身就充滿爭議與變數,「統一成什麼樣子」(目標與結果)也會牽動統一的進程,這都不是中共可以控制的開放性議題。其中最關鍵的是臺灣內部的民心,從歷來的發展來看,這個民心的可塑彈性極大,在正常狀況下,趨獨的人多,但連沈富雄都說過,若共軍登陸臺灣他就主張投降,可見一斑。

路線圖是必然充滿曲折變化,我們要先確定的是,究竟要不要發揮我們的主觀動性?如果不要,那就是主動放棄前面所說的「最關鍵」作用,就只能等着被統一,接受一國兩制。

臺灣方面如果不願接受一國兩制,那就必須發揮關鍵作用,主動提出政治戰略。不可能要求大陸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必須是共同「再造中華」,兩岸共同成立中華民主聯邦共和國。

這是個世紀政治工程難題,就客觀形勢的本質而論,關鍵的鑰匙應在臺灣。

(作者爲政大國發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