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數位教學能力培訓 教育部:113年完成100%

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教育部長潘文忠學習手語,他比出「刷牙」手勢。(林志成攝)

教育部預計9月開始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生生用平板政策),但老師是否具有數位教學能力,是政策成敗的關鍵。教育部今天表示,已規畫完整數位教學培訓機制,在職教師迄今已培訓30%,今年預計達成46%,113年完成100%。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在高雄舉行,教育部資訊及科學教育司司長郭伯臣專案報告「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指出,之前政府前瞻預算已投入150億元進行數位建設,包括完成中小學校園高速網路100%,建置智慧學習教室6萬1289間,設置新興科技示範中心112所。

郭伯臣說,政府在4年時間將投入200億元,以1至12年級爲對象,達成「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的目標。教育部規畫購買學習載具61萬臺,提供偏遠地區學校學生1人1機,非偏遠地區依學校6班配1班爲原則。

郭伯臣指出,教育部補助各縣市採購數位內容與教學軟體,到6月1日公佈第一次選購名單,有84家及762項產品入選;預計9月中旬公佈第二次選購名單。

在教師增能培訓方面,郭伯臣說,教育部補助師資培育大學辦理數位及資訊科技增能課程、社羣或活動,110年已補助35所師資培育大學(佔師資培育大學的70%),希望在學的師資生都具有數位教學能力。

在職教師方面,郭伯臣表示,每年至少10%教師參加數位素養教師增能研習,今年預計有46%教師已完成培訓,預計113年時所有教師都完成,讓學校的數位教學可以全面推動。

111年師鐸獎得主楊宗榮進行教學示例,他以蝴蝶生活史爲教學主題,透過實際操作演示運用學習載具與APP工具,讓原本只能在戶外特定場域觀察的蝴蝶生態,也能讓學生藉由科技輔助在教室不限次數且多角度近距離觀察,體驗將戶外帶進課堂、小教室裝進大世界的學習新視野。

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校長孫明峰分享,後疫情時代,遠距教學與數位學習已爲新常態,形塑數位智慧的校園環境、優化教師的線上教學技術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應該被教育現場所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