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爆人臉辨識系統要數十秒! 矯正署發佈影片迴應:只要3秒

矯正人臉辨識系統,被批評爲裝飾品。圖爲矯正署行動接見系統。(圖/矯正署提供)

記者吳銘峰臺北報導

法務部蔡清祥在今年提出7大前景計劃,其中在矯正體系最重要的,就是建構智慧監獄」。但有媒體報導,智慧監獄計劃中花費5千餘萬元預算的「人臉辨識系統」,效能低落,竟要花費數十秒鐘才能完成辨認,媒體更批評這些系統「都是裝飾品」。矯正署傍晚發佈聲明,否認效能低落,強調實際上辨識僅需3秒。

21日出版的《聯合報》以頭版方式,做出標題爲「矯正署智慧監獄數十秒才能辨識身分 人臉辨識淪裝飾品」的報導,另外也在網頁上做出「獨/5千萬「智慧監獄」被爆是裝飾品 人臉辨識要花10秒」報導,內容提到「有知情人士爆料,矯正署花費逾5千萬元建置的系統「都是裝飾品」,人臉辨識系統甚至須看監視器超過數10秒,纔有辦法辨識身分。」

報導中對於矯正署的人臉辨識系統,還提到「計劃承諾的移動式偵測,則須受刑人看着監視器,或是慢慢經過,才得以偵測,人臉辨識更有可能需要受刑人盯住熒幕長達數10秒纔有辨識結果,且還是可能辨識錯誤。」

對此,矯正署傍晚發佈聲明澄清,強調本計劃曾於「11月30日辦理成果展示時,邀請外界媒體現場展示人臉辨識效能,故報導所載辨識效率緩慢,並非事實。」矯正署強調,招標過程、驗收,一切都符合法令,「相關採購均依政府採購法規定,以公告上網採公開評選方式,辦理專案管理廠商資訊服務廠商招標採購,以進行後續軟體系統開發;採購過程中本署亦延請專家學者協助審查,確保採購程序之正當及公平。至於驗收部分,本署亦依計劃需求及契約規定,測試各項功能後,始完成驗收,並無報載所謂「僅驗部分功能」等問題。」

另外矯正署同時也發佈影片,強調人臉辨識系統僅需3秒鐘,就能完成辨識。

本套人臉辨識系統乃矯正署2017年5月18日招標的「矯正機關智慧監控系統建置及影響資料庫分析應用計劃委託資訊服務案」,由於標案限制性招標,最後由「大猩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標案,決標金額爲5485萬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