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爭議是「環保間的抉擇」? 游盈隆拆穿:新鮮的話術

游盈隆分析民進黨對於藻礁議題的操作,認爲這是一個有趣的說法,新鮮的話術。(中時資料照)

面對持續延燒的藻礁公投,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都定調,指這件事情不是「經濟跟環保的對抗」,而是「環保和環保的選擇」;對此,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16)日在臉書中表示,這是一個有趣的說法,新鮮的話術,但能不能經得起考驗,則是另一個問題

究竟什麼是「環保對環保的選擇」?游盈隆指出,仔細去看相關人士說詞,其實是有點隱晦且含蓄地表示「我們不是完全不考慮藻礁的生態保育,事實上,我們已將馬政府時代規劃的藻礁範圍縮小到十分之一,這就是我們「堅定地」站在環保立場的明證。」

但游盈隆點出,上述的說詞頂多只能說「觀塘三接的政策決定,有納入環保的考量」,硬要說成是「環保與環保之間的選擇,不是路線之爭,不是環保與經濟二擇一」,坦白講,還是有一定程度的牽強。

蔡政府宣稱只用了馬政府所規劃三接用地的十分之一,儘管蔡政府已經相當程度考量了生態保育因素。游盈隆直言,蔡政府這個說法簡直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蔡英文和蘇貞昌所說的「環保與環保之間的選擇」,應該是適當的,只不過環保團體社會大衆是否能接受?聽不聽的進去?還有待觀察。

游盈隆表示,在野黨/國民黨當然會借力使力,明助或暗助藻礁公投推動者,企盼藉機重創執政的民進黨,爾虞我詐,也算政黨競爭中正常可理解範圍。異地而處,民進黨動作一定更大,所以,民進黨現在又何必咬牙切齒?何況,從資源面來看,這場公投其實是小蝦米與大鯨魚競賽,大鯨魚又有什麼好怕的?「除非大鯨魚睡着了。」

最後,游盈隆表示,競爭人民的最終支持,是藻礁公投利害關係人唯一應做的事,而那也纔是一個正常、成熟、穩定民主國家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