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涉及這些細分領域

中國電信領域的對外開放再進一步。

工信部日前發佈《關於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下稱《通告》)及《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方案》。

根據《通告》,我國將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率先開展試點,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IDC)、互聯網接入服務(ISP)、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等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

工信部表示,通過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激發市場競爭和主體活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全球共享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紅利。同時,通過在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試點開放,更好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進一步積累電信業開放經驗,構築立體化制度和安全監管體系,爲在更大範圍內開放奠定基礎。

業內專家指出,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擴大電信領域對外開放,通過引入境外優質的外資電信企業在境內開展經營,爲消費者帶來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供給,同時激發境內企業創新活力,提升了行業服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方面,有助於引入優質外資數據中心和雲服務企業,促進我國算力基礎設施發展。

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絡基礎設施提供附加的電信與信息服務,如互聯網數據中心、電子商務以及信息服務等。

《通告》提出,在獲批開展試點的地區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網絡(CDN)、互聯網接入服務、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以及信息服務中信息發佈平臺和遞送服務(互聯網新聞信息、網絡出版、網絡視聽、互聯網文化經營除外)、信息保護和處理服務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隨着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提升,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通告》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歡迎外資企業來華開展經營,通過開放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與全球共享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本次試點開放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及其下屬子項“互聯網資源協作業務”,爲首次對港澳以外的境外資本開放,且不設股比限制。王志勤分析,隨着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蓬勃發展,算力已經成爲全球緊缺的戰略性資源和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2018年以來,我國數據中心機架數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這項政策歡迎外資企業參與我國算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也爲國內企業提供更多雲計算服務選擇。

當前,我國數據中心行業市場格局以基礎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IDC運營商爲主導,其中,隨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浪潮推動,第三方IDC服務商正在急速增長。據中國信通院統計,截至2022年,第三方數據中心運營商市場份額佔比達51.7%,首次超過基礎電信運營商行業份額48.3%。開放力度與範圍的擴大,大幅降低了外資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的難度,外資自身也需要具備更強的能力來參與中國電信市場的競爭。

監管方面,根據《通告》,對於獲得試點批覆的外資企業,將遵循“內外資一致”原則進行管理,外商投資企業需按照電信條例等規定取得電信業務經營相關試點批覆,並在電信業務經營活動中遵守法律法規和試點批覆相關規定,接受、配合電信管理機構及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放寬電信等服務業市場準入,對電信業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新要求。

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發佈的《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指出,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持續推進電信、醫療等領域擴大開放。全國兩會期間,工信部部長金壯龍也公開表示,今年我國將準備試點開放互聯網數據中心這類增值電信業務。

工信部此前已經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了增值電信業務開放試點,開放了10項增值電信業務中的8項,其中6項不設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起,將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推廣到了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截至2024年3月底,1926家外資企業獲准在華經營電信業務。

工信部表示,將有序推進電信領域開放工作。一是組織實施試點工作,開展評估論證,加強政策宣貫,及時總結試點的先進經驗、模式、典型案例等並宣傳推廣。二是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開展電信領域對外開放政策研究,不斷優化電信領域市場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