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即工業力 烏俄戰爭突顯出美國軍工業「弱點」

2023年2月16日,兵工廠工人們在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製備155 釐米砲彈。(路透)

美國目前正努力加速供應烏克蘭所需的武器,以協助其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取得勝利。然而,烏俄戰爭暴露了美國快速擴大許多武器生產能力的問題,這些武器不僅需要爲烏克蘭提供,也需要用於美國的自身的國防需求。儘管美國坐擁全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預算規模,每年超過8000億美元(近24.6兆新臺幣)和最先進的國防工業,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難以高效地開發和量產武器,這些武器使美國部隊在技術上超越了其競爭對手,但是沒有產能,當傳統戰爭(Conventional Warfare)迴歸歐洲,華盛頓也在考慮可能發生自己身上的大國戰爭時,這些挑戰變得更加重要。

綜合《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和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報告,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Scranton Army Ammunition Plant)是一個生產美國陸軍155釐米砲彈的軍工廠之一,五角大廈的計劃在未來2年內擴大砲彈生產規模,文字上似乎標誌着烏克蘭對武器渴求已經緩解,實質不然。

2023 年2月16日,155 釐米砲彈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進行裝運。(路透社)

烏克蘭已呼籲歐盟每月向基輔發送25萬發炮彈,以真正取得作戰進展,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烏克蘭國防部長雷茲尼科夫 (Oleksiy Reznikov) 上週五(3)致27個成員國的1封信中寫道,由於缺乏補給,烏克蘭軍隊只能發射作戰計劃中五分之一的砲彈

雷茲尼科夫寫道,大炮在「消滅敵人的軍事力量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烏克蘭平均每月發射11萬發155釐米口徑的炮彈,是俄羅斯使用量的四分之一。」,換句話說俄國每個月打44-50萬發砲彈。

「如果我們(烏克蘭)不受可用炮彈數量的限制,讓我們可以使用完整的彈藥組,即每月59萬4千發炮彈,」雷茲尼科夫指的是烏克蘭可用的火炮系統正常執行作戰規劃。

「根據我們的估計,要成功執行作戰,至少需要全部彈藥標準的60%,即每月35萬6千發炮彈。」

但是,這場戰爭已經暴露出根深蒂固的問題,美國必須克服這些問題,纔能有效製造不僅爲了幫助美國盟友,還爲應對與俄羅斯、中國大陸或其他主要大國的衝突所需的武器。

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所1月分析,美國155釐米砲彈產量是每月3250枚。國防部表示,計劃在2023年春季,將產量提高到每月20000枚(即年產量24萬枚),並在2025年時達到每月40000枚(年產量48萬枚)。請試想一下,俄羅斯一個月就打掉美國「2025年」的年產量。

2023年2月16日,一名工人在斯克蘭頓陸軍彈藥廠檢查一枚熾熱的155釐米砲彈。(路透社)

以這種增產率來看,假設沒有更多庫存被送往別的國家,並考慮到正常和平時期的使用,仍然需要大約6年的時間才能重新建立美國的基本戰備庫存量。

一些觀察家擔心五角大廈沒有足夠補充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庫存,根據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的調查,美國現有的工廠產能可能不足以提供給烏克蘭的關鍵物資。即使加快生產速度,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補充標槍(Javelin)反坦克飛彈、刺針(Stinger)肩射式防空飛彈等高需求物品的庫存。

華盛頓智庫早期的研究顯示了一個更普遍的問題:如果重要武器系統如飛彈、有人飛機和無人機在戰鬥中被摧毀或捐贈給盟友,根據和平時期的生產水平,需要長達15年時間才能回填,就算假以戰時經濟的節奏,仍需要超過8年的時間來回填裝備、彈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