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爾東專欄》中國航太探月後來居上

長征五號遙二火箭(新華社資料照片)

美國與前蘇聯自1958年幾乎同時第一次發射探月器,蘇聯歷經5次發射失敗,於1959年成功爲人類第一次以探月器撞擊月球表面,又經歷大約14次失敗,於1966年成功爲人類第一次以探月器軟着陸月球。美國則歷經11次發射失敗,於1964年成功探月器撞擊月表,又經歷大約15次失敗,於1966年探月器成功軟着陸月球。其後美國反超蘇聯,成爲1969至今人類唯一太空人登月國家。

可見創業維艱,美蘇都爲航天探月,篳路藍縷,造福人類,從多次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積累知識,雖然兩國對其探月器的特殊技術有所保留保密,但其技術方向與失敗教訓讓後來者能以較快速度,較少投資發展航天探月。

2006年歐盟探月器成功撞擊月表,日本於2007年成功撞擊月表,2008年印度月船1號撞擊到月表獲部分成功。但無可否認,它們都受益於美國的直接技術支援。

中國於2007年發射嫦娥1號,一舉成功撞擊月表。日前嫦娥4號首創人類迄今唯一探月器在月球背面軟着陸、並首在月球生長植物,今年底發射嫦娥5號後,嫦娥6號、7號、8號,將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和綜合探測等實驗,論證建立月球科研基地。中國雖長期在西方技術封鎖之下發展航天,卻對西方開放合作。美、俄、歐盟也各有飛訪月球的新規畫。

今年1月11日,中國與美國都成功發射通信衛星,中國發射的中星2D衛星是最新研製的通信廣播衛星。美國發射一箭10星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的是新一代移動通信衛星(Iridium Next)。

銥星原是老牌電信廠摩托羅拉的創新,由66顆環繞地球的低軌衛星網組成,於1998年開始營運,提供全球覆蓋的大哥大手機通電話,堪稱各移動通信衛星網路系統的始祖,可惜當時曲高和寡,消費太貴,幾經破產重組,且受海灣戰爭美軍的選用而活過來, Iridium Next技術是全新的,功能不止是電話,而是移動寬頻數據通信和互聯網等許多應用。

在這類組織大規模、小衛星、低成本組網方面,中國尚在起步。不過2018年12月22日長征11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首顆「虹雲工程」寬頻通訊技術試驗衛星進入預定低地球軌道,預計於2023年左右,共發射156顆衛星,爲地面提供資訊交換、導航、遙感等服務。

2018年12月29日,一顆鴻雁星座試驗星和6顆雲海2號衛星被成功發射入預定低地球軌道,用以驗證相關關鍵技術和服務的能力,到2023年鴻雁將建成有54顆核心骨幹衛星和270顆小衛星的星座,構建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全球覆蓋高速上網的絲綢之路。

雲海2號衛星則由6顆相同衛星組網,主要用於大氣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科學實驗等領域。

中國航天有後來居上的功夫與機會,並要向創新挺身而出。

(作者爲太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