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種職業體力負荷大 最新研究:失智風險增72%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最新研究顯示,中壯年工作體力負荷程度與晚年失智風險有關連。(示意圖/Shutterstock)

「勞動養生」哲學多年來受人稱道,規律運動可保護大腦免於退化。不過,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體力負擔較大的職業可能會導致晚年失智風險大增,例如照護員、農人、動物飼育員。

綜合英國《每日郵報》、美國《紐約郵報》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從事需要中度至高度勞力活動職業的從業人士,出現失智早期症狀「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較高,例如護理助理或照護員、種植農作物者、動物飼育者、零售工作人員、銷售員。與辦公室上班族相較,33歲至65歲從事高度體力需求職業者,70歲之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了72%。

這項研究由挪威國立老年與健康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衛學院(Columbia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哥大巴特勒老年中心(Butler Columbia Aging Center)合作,日前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的子刊《刺胳針歐洲區域健康》(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

工作體力負荷大的定義爲「需要大量使用四肢勞動、全身活動,例如攀爬、舉重物、平衡、步行、彎腰、搬動物品」。研究指,這類工作的體力負擔會對身心造成壓力。體力負荷高,加上缺乏休息或恢復時間,還有隨之而來的疲憊,可能導致身心「耗損」,令整體認知功能惡化。

這類工作特性包括長時間站立、體力勞動、壓力、倦怠風險高、時程緊繃的職業,也會令人面臨聽損、暴露於污染的風險增加,這兩項損傷對於認知功能屬於不利因素。至於工程、教學這類職業可刺激認知功能,有利認知發展。

科學家提出一項合理解釋。此前已有研究發現,成年之後勞動體力負擔較大,與大腦海馬迴變小、記憶力表現較差有關。海馬迴負責記憶與學習,從事高體力需求職業者,晚年在認知測驗表現較差。

以往與職業體力活動有關的研究僅限於退休前最後一份工作。上述最新研究則從長期角度檢視成年後人生職業體力需求,收集更多數據。研究團隊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失智症人口研究資料之一「HUNT4 70+研究」(HUNT4 70+ Study),針對2017年至2019年7005名33歲至65歲挪威成年人數據分析70歲以後失智機率,其中902人晚年罹患失智症,2407人出現輕度認知障礙。團隊表示,研究成果呈現針對高勞力負荷工作者制定政策的重要,以預防老後認知障礙。

這項研究結論與最近另一研究結論有所矛盾。《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日前刊載一項研究指,每天從事靜態活動或久坐累計逾10小時,失智風險恐增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