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基金李劍威:VR領域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頭

(原標題:真格基金李劍威:VR領域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頭)

沒有武林秘籍存在,也沒有傳承衣鉢一說。

但,他們總是不約而同在世界尚未覺察處,一擲千金,放手一搏。

這就是風投。

丙申年春,本站創業Club重磅推出“2016十問風投”系列,分別就十大熱點方向,邀請國內頂級機構十位資深合夥人共同探索未來一年創投趨勢:IDG、GGV、經緯中國、高榕資本、真格……童士豪、朱嘯虎、高翔、鄧峰、李劍威……或許你會發現,原來消費升級時代已經徹底到來,共享經濟越發成爲普遍存在,企業服務到處填補低效漏洞,VR使用場景尚待驗證何處可行,AlphaGo之後的人工智能探索商業結合,文化娛樂產業遍地結果。原來你對事物更精彩的渴望,正有一羣人在不分晝夜地打造它的模型。

風投,步步驚心,但讓點石成金不再只是傳奇神話;

創業,九死一生,但讓摧枯拉朽改變世界成爲可能。

Colorthe world,color yourlife.

本站創業Club“2016十問風投”第八期,推出真格基金合夥人李劍威專訪,探討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邏輯。

“2016十問風投”之真格李劍威(來源:本站科技頻道)

文/本站創業Club王先

觀點拾貝:

1.價格彈性與網絡效應構成智能硬件初步突破點。

2. VR即將爆發的臨界點在哪,目前還看不到。

3. VR領域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恰恰是互聯網巨頭;當然也可能是技術非常強的創業公司。

4,創業者說的話最終能一一實現,是讓我們下決心要投資的一個最關鍵點。

2013年,一部電影《中國合夥人》,讓原型“新東方三駕馬車”紅遍大江南北。

多財善賈,長袖善舞。隨着談吐活潑、自帶眼球效應的徐小平與王強頻頻出現創投圈活動,兩人於2011年創辦的真格基金受關注度也與日俱增,且以“投人”概念聞名,主打TMT領域種子期投資,至今投過的明星企業包括世紀佳緣、蘭亭集勢、一起作業、找鋼網、大姨嗎、51talk等,還有智能鋼琴the one、雲馬電動力、億航無人機等項目。

與大部分基金掃行業式的投資策略不同,真格更注重“看人”——找到最優秀的人投資。

2015年6月,原紅杉副總裁李劍威加盟真格基金,出任合夥人兼首席投資官。李劍威長於智能硬件、雲計算、企業服務等技術方向的投資,這也意味着真格有意加強行業研究的力量,特別是技術領域及to B方向。

2016年春天,李劍威在真格基金辦公室接受本站創業Club的採訪。

【以下以李劍威自述的形式展現其對智能硬件方向的判斷和投資邏輯】

VR最可能成功的恰恰是巨頭

從去年開始,很多人認爲VR是一個風口。但作爲消費者,我現在不會花太多時間和錢去玩當前的VR。作爲投資人,我們更多從用戶的角度考慮,這個某產品的發展路線圖是怎麼樣的?能走到什麼階段,即將爆發的臨界點在哪? 顯然,現在還看不到。

從VR設備看,目前還不能明確判斷爆點可能出現在哪裡。設備演進過程有一些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怎麼解決眩暈感,怎麼解決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身體不適等消費者體驗問題。

VR的核心點還是要想清楚應用場景。如果我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會不會用?會不會長時間用?使用的意願有多強烈?從這個角度出發,投資也比較容易做判斷。

VR目前是探索剛需應用場景的階段,而眼下硬件設備集中在遊戲服務。要支撐長時間重度玩,還需要一段時間。Shopping Mall裡一些VR主題體驗店,可能是VR第一波應用場景。

我們也會擔心錯過巨大潛力的創業公司,但在VR這個領域裡,最有可能成功的公司恰恰就是互聯網巨頭;當然也有可能是技術非常強的創業公司。所以我們會積極地和各個優秀的團隊溝通,如果找到了合適的應用場景,而且彼此對未來的想象是一樣,就可以尋求合作的機會。我們也投資了一兩家早期的VR公司。

很多人會說VR內容對創業者的機會更大。但如果把VR想象成一塊更有體驗感的屏幕,對內容商來說,和傳統的內容輸出是一樣的,VR廠商只是將平面顯示器的內容轉換成了360度顯示器內容,只是格式切換而已。我倒並不覺得這方面有什麼太大變化,核心還是內容本身。

智能硬件:價格彈性和網絡效應構成初步突破點

我在2013年開始看智能硬件,中國在消費電子進步特別快,比如出現了大疆、收購賽格威(Segway)的納恩博(Ninebot)、小米手環等。

2014年我投資了納恩博(Ninebot),去年納恩博(Ninebot)收購了平衡車鼻祖賽格威(Segway)。前年投資時,Ninebot出貨量只有幾十萬,去年出貨量超過了1000萬,在全球排第三。

當然也像您所說的那樣,在過去的兩三年裡,更多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在消失或者轉型,有很多需求是創業者想象出來的僞需求。爲什麼最後只有華米(小米手環)等少數的智能項目能活下來並賣得很好?總結而言,價格彈性和網絡效應構成了初步的突破點。

1.價格彈性

對於手環,大家最初都在質疑這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在華米(小米手環)出現之前,市場上價格非常高,不少手環要賣到100多美元。在非剛需高價情況下,大家對手環的購買慾望沒那麼強烈。但當小米手環降到69元時,即使非剛需,也有很多人去購買。

這就是價格彈性,當將價格降到原來的1/3,但銷量的增長可能是原來的30倍,而不止是3倍。

價格是阻礙智能硬件銷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包括之前的賽格威,賣到6000美元以上時銷量很可憐。當納恩博(Ninebot)賣到1999元時,就賣得很好。

在智能硬件,如果一家公司既把產品設計得不錯,又能在供應鏈方面做得很深入,切掉中間各種冗雜環節,形成一種性價比極高的產品,消費者不用太仔細權衡價格,即便不是一款大家每天都用的剛需產品,喜歡的人並不會少。智能硬件領域創業,把量提上來至關重要。

2.網絡效應

這是價格彈性後的第二步。兩個人都用手環,如果兩個手環之間的App可以互相通信,比如提醒朋友該起來運動了,或者展示每天運動量在朋友圈排名多少,那麼這種加上社交元素的網絡效應就會出來。

但首先是要解決價格彈性的問題。

如果一個互聯網從業者要去做智能硬件,如果他沒有在行業內有很深的積累,相對風險會比較大。和普通互聯網產品不一樣,智能硬件因爲有快速迭代的需求,而迭代既費時間又費錢。同樣一筆錢,做智能硬件存活的機率就比純軟件的機率低一點。

爲什麼投資 Ninebot?

投資Ninebot(納恩博)追溯到2013年年終(任職紅杉期間),當時主要出於個人興趣,覺得短途出行應該有很大機會,尤其是從幹線(地鐵站或公交站)到家,需要某種創新設備。所以我們就密集地去看相關產品,比如平衡車、滑板車、自行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做平衡車的納恩博。

納恩博當時是做類賽格威(Segway)的平衡車,但是價格做到了賽格威的五分之一。

我們對平衡車這個品類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賽格威當時本身銷量並不大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太貴,一是太重,而且連續十多年都沒有太大的創新。所以如果能有一家公司做出更優秀的產品,並且能把價格降到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的範圍,將有巨大的價格彈性。

納恩博的兩位創始人都是北航高材生,之前一直從事機械機器人設計。我在和他們聊關於平衡車產品時,發現他們思路很清晰,花了很多精力打磨產品。當時20多公斤那款產品還沒有出現,但我能感覺出這個團隊很不一樣。他們說將來要做一款價格低得多、重量輕得多的產品,設計出來了,量產時間也出來了。我記得當時他們公司收入僅一千萬多元,卻說要在美國建辦公室,要把產品賣到全球,這給我很深的印象——這是一個很有格局觀的團隊。

另外能感覺到他們的商務能力很強。比如我曾經介紹了一家有些IP的美國公司和他們接觸。他們馬上反應過來,和美國各類公司商談各種合作形式,包括後來的收購。商務能力對一家企業的成功也至關重要。

觀察了很長時間,納恩博的產品本身品質不錯,而且供應鏈控制得很好,能把價格做到非常便宜,團隊不論是從商業能力還是產品的設計和定義,在整個行業都相當優秀。我們在內部去推薦這個項目。

但在我們內部推薦時,遇到很多不同的意見,比如質疑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用,比如說使用率不高。當時在內部沒有通過,確實有點遺憾。

但從大趨勢上看,我堅信這是一款很好的產品,一直持續關注。看到他們在不斷創新。

大概是在2014年7、8月,我們又重新去了解這款產品,發現之前管理層的目標基本上都已經兌現了,而且銷售數字增長得很快。我們再次在內部推薦這款產品。最後我當時所在的紅杉和小米一起投了納恩博。

其實投資的理由很簡單,我們認爲納恩博總體的創新能力和創新速度遠超美國同品類公司,儘管當時產品還處於相對比較重(20多公斤)的階段。在產品規劃方面,當時團隊已經做成十幾公斤的初步設想,即現在的小米9號平衡車。而且隨着供應鏈不斷優化,價格可以繼續下降。現在我們看到,之前賽格威售價6000美元,但納恩博後來出現了1999元的產品。

我們相信它有機會從小衆產品變成一種真正代步的大衆產品,而且未來會越來越輕便易攜帶,並且能加入很多智能成分,未來的想象空間更大。

2015年納恩博收購平衡車鼻祖賽格威,對於很多從業者來說挺震驚,但從我和他們接觸過程來看,一點都不驚訝。他們既有研發和設計能力,又有商務能力,

創業者說的話最終能一一實現,這其實是讓我們下決心要投資的一個最關鍵點。

【快問快答】

Q:目前會給創業者什麼樣的忠告?

A:不用擔心資本寒冬,不用擔心競爭對手,唯一要做的是理解用戶真正的需求,給他們創造真正的價值。

Q:喜歡什麼樣的創業者?

A:真正熱愛他做的事情,並且在該領域已經有足夠的積累。

Q:投資過程時常會有什麼樣擔心?

A:我們總是會害怕錯過下一個大機會,所以拼命工作。昨天我們投資團隊看了七八個項目。我們的價值觀是投最優秀的創業者,並與他們同行。

Q:對於2016年的投資事業來說,最期待什麼?

A:李劍威:“互聯網+”剛剛開始,很值得期待。創業羣體的進化速度比以前快。新媒體、醫療等領域都有很多令人興奮的創新。

獨家視頻合作:即刻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