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屏東幻想曲 在地紮根表演藝術

爲讓表演藝術在地生根萌芽,屏東縣政府攜手紙風車劇團規劃的「屏東藝術紮根計劃-屏東劇場人才培訓」,將屏東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素人學員經過專業的培訓後,於29日在屏東藝術館參與《屏東幻想曲》正式演出,學員充滿自信站上舞臺,展現成果。(紙風車劇團提供)

「屏東藝術紮根計劃-屏東劇場人才培訓」參與學員來自各行各業。(紙風車劇團提供)

爲讓表演藝術在地生根萌芽,屏東縣政府攜手紙風車劇團規劃的「屏東藝術紮根計劃-屏東劇場人才培訓」,將屏東來自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素人學員經過專業的培訓後,於29日在屏東藝術館參與《屏東幻想曲》正式演出,學員充滿自信站上舞臺,展現成果。

紙風車創辦人李永豐表示,由藝術表演來「探索自我的價值」與「從藝術的參與中肯定自我」期許屏東的戲劇人才們未來可以在地共同推動表演藝術,爲屏東的孩子服務,也不忘「人」與「文化」間的連結,更能找到創作的動機與養分,這批遍灑在國境之南的藝術種子,已隨着落山風飄落在屏東各地,讓藝術的美好開始紮根與茁壯。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表演藝術是一項能跨越城市、國家、文化藩籬的活動,希望將「戲劇」做爲城市的靈魂,傳遞在地的故事與人文精神。用貼近自己故鄉的語言,創作、演出、分享,一步步累積。

首度舉辦的「屏東藝術紮根計劃-屏東劇場人才培訓」公開招募學員,總計有74位各行各業懷抱着戲劇與表演夢想人員報名,原本預計錄取25位學員,但潘縣長爲了不讓多數民衆失望,指示縣政府文化處與紙風車劇團討論後決議倍增錄取學員至51位,以迴應南臺灣與屏東縣民的熱情期待。

這些學員分別來自屏東、高雄及臺南,以屏東在地人居多,年齡層分佈在19至54歲,除了學生之外,更有教師、咖啡師、網頁設計師、銀行經理、油漆師傅、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甚至連牧師與家庭主婦等,在各行各業專有領域的學員,由於對錶演藝術懷抱夢想前來參加戲劇培訓,希望在藝術表演領域中爲自己開創另外不同的人生與可能性。

10月29日的《屏東幻想曲》演出,由紙風車演員與學員共同演出,由小朋友最喜歡的角色人物「巫媽媽」做串場,引導出《歡樂春節》是紙風車的經戲碼黑光劇表演,以綵帶配合陳揚輕快的樂曲,讓孩子感受不同藝術形式的美學與創意。由學員與紙風車演員共同演出的《屏東在地故事》則是用歷史的角度來演出屏東的歷史與文化。讓現場觀衆感動的後山天使《譚維義醫生》的故事,這位臺東基督教醫院的創辦人,從美國來到臺灣,最早則是從屏東開始。最後《黑光幻想曲》則是以棒棒線條組合而成的圖形,在黑暗中打開孩子的無限想像與藝術視野。

演出完上午場,屏東學員油漆師傅黃書翰難掩內心激動的情緒,即便滿頭大汗,臉上掛着笑容說,「我想繼續表演,排練過程真的很累很緊張,但演員這條道路我想要繼續走下去」,身爲全職媽媽的湯子萱表示,感謝屏東縣政府給予機會,參與紙風車戲劇人才培訓,被稱呼三寶媽的她,找到人生新的目標,參與演員訓練讓她覺得生活更充實,很享受團隊一起工作的感覺,身爲護理師的葉政廷起初只是覺得很想上臺表演,想當個演員,他一路從戲劇培訓課程、成果呈現演出到這次跟紙風車的演員共同演出,全程出席沒有請假,這次首次參與正式演出,從紙風車的演員身上看到要當一位專業演員真的不容易,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但不會放棄,會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