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景氣 連亮五顆黃紅燈

臺經院製造業景氣燈號變動

臺灣經濟研究院3日公佈9月整體制造業景氣調查,整體制造業景氣信號值爲16.27分,燈號維持在揚升的黃紅燈,且是連續第五顆黃紅燈、也是今年以來第七個黃紅燈,但從信號分數來看,已連三個月下滑,9月黃紅燈的分數距離代表景氣持平的綠燈僅一小步。

9月應是歐美耶誕旺季前的最後拉貨潮,國際消費電子新品陸續推出亦有備貨需求,帶動電子零組件業產業景氣燈號維持代表繁榮的紅燈。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分析,整體來看,出口、生產及外銷訂單等指標續強,但疫情期間成長躍升的宅經濟需求出現趨緩,加上部分產品已進入年終庫存調整期,產品需求成長力道減弱。

上述多項因素,使得製造業廠商對9月與未來半年景氣表現看法均較8月調查悲觀,也影響需求面指標表現。此外,大陸恆大債務引發全球金融動盪風險,以及對岸限電的產能失衡問題,影響了需求面及原物料投入面指標表現;廠商卻要面對缺櫃塞港帶來的成本大幅增加,也不利於相關產業的景氣變動。

從個別產業來看,機械業、橡、塑膠製品的景氣燈號雙雙出現今年第一顆綠燈,主要是各產業景氣不均的問題再現;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揚升,大陸祭出能耗雙控政策,對國內相關產業的景氣變動也帶來壓力。

臺經院指出,像紙漿、紙及紙製品,因出口暢旺帶動紙箱需求,推升售價面及原物料投入面等指標表現,卻因大陸能耗雙控政策增加生產成本的壓力,影響部分經營環境面指標表現,9月紙漿相關業景氣燈號也僅能維持黃紅燈,爲連續四個月出現黃紅燈。

石油及煤製品同樣受到國際原油價格上漲的衝擊,成品油隨之上漲,推升需求面、成本等指標表現,加上船期遞延,影響原物料投入指標,9月景氣也僅止於黃紅燈。

臺經院指出,展望未來,國內疫情已趨緩和及疫苗覆蓋率已超過七成,內需型服務可望受惠政府五倍券及年終買氣,刺激民間消費力道加大;現在反而要更注意外在環境的變動,例如大陸十一長假後疫情再度復發,能耗雙控政策對大陸產業結構的重大影響是否會擴散衝擊到供應鏈,都是未來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