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五中公報 輕描和平統一

爲期4天的19屆五中全會29日閉幕。(新華社

中共19屆五中全會昨落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畫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應對中美對抗,會議公報特別提到,要「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相較5年前18屆五中全會提到要「艱苦奮鬥」,此次改成「頑強奮鬥」,也是新表述;儘管近期臺海緊張,公報仍指出要「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相較5年前的18屆五中全會公報,此次涉臺內容大幅減少,也未出現「臺灣」二字。

5年前的公報內容中,提到要「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衆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此外,公報中對「四個全面」的提法也有了變化,過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此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也意味大陸自我認定小康社會已達標。

這次爲期4天的19屆五中全會29日閉幕,昨通過長達6000多字的會議公報,將於明年兩會提請全國人大審議。

新華社報導,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爲:中國經濟、科技、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

至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爲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重大進展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中華民族凝聚力增強等。

公報稱,要以深化供給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根本目的,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應對中美對抗,公報稱,全會深入分析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強調要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新矛盾新挑戰,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發揚鬥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

臺港澳部分,僅提到「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並強調要「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