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銷售還有30年高峰期:中國人均汽車爲0.23輛,美國0.87輛

中國的產能是否過剩了?

有人這麼計算,中國目前的汽車年銷售量爲3000萬輛(含貨車),2022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19億輛,人均汽車保有量爲0.23輛,即每千人擁有汽車226輛。而美國的人均汽車保有量爲0.87輛,平均每1000人有汽車大約865輛。

如果按照美國的人均汽車保有量計算,中國要達到美國的水平,汽車保有總量還需增長將近4倍,達到12億輛,按照目前年銷量3千萬輛計算,即便車輛不報廢,也需要連續銷售30年才能達到這樣的汽車保有總量。

由此可見,中國的汽車市場容量極其龐大,未來增長空間難以想象,年銷量3000萬輛只是個開始,未來年銷量達到5000萬輛以上甚至億輛也不是夢。所以中國的工業產能不是過剩,而是不足,光一個汽車產業就夠讓GDP翻倍了。

這當然只是個美好的夢想,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實際上,中國汽車年銷量在2-3000萬檔已經徘徊很多年了,增長率越來越低,短期內再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很小。

中美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的類比。美國被稱爲汽車上的國家,汽車文化發達。美國和歐洲人口密度較小,人口分佈平均化,大量人口居住在郊區和鄉下,所以停車和交通不是問題,而出行則必須依靠汽車,這就極大地促進了汽車的銷售。

中國儘管國土廣大,但主要人口聚居在東部少量區域。中國的核心政策是城市化,城市化背後的目的是賣房子,長期以來,我們總是想方設法讓郊區和農村人進城定居,這就導致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停車和交通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大城市甚至被迫用搖號上牌和限制上路來控制汽車數量,因而中國汽車銷量實際上已經接近天花板。在這種情況下,汽車產能過剩是必然的。

未來要繼續擴大汽車銷量,除非逆城市化,讓城市中的中產階級疏散到郊區和鄉下,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爲教育、醫療等資源高度集中在城市,只要有可能,人們總是希望居住在城區。所幸的是,儘管很多人開不上汽車,但中國城市發達的公共交通彌補了公衆出行的不便,這也同樣抑制了汽車銷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