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責任”

(原標題中國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責任”)

革命年代·熾烈情懷

中國青年要有“砥柱中流之責任”

講述人:大釗之孫 李建生

我對爺爺李大釗的瞭解,主要是從父輩大姑的講述以及相關回憶錄中獲得的。爺爺知識淵博平易近人、愛護青年,尤其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他與青年們的故事

大姑李星華還在原北京孔德學校上學時,有一次回家唱起了校歌,校歌中用不少美好詞彙描繪了校園環境。爺爺聽後對大姑說,歌裡唱得不對,校園附近的河流是一條又髒又臭的水溝,我天天到北大去,都從那裡經過。這是在教孩子們睜着眼睛撒謊嗎?你們要學會看清事實尊重事實。不過,他轉而意味深長地說,這些美好的畫面終究會變爲現實,我們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爺爺對青年知識分子十分愛護。比如,早期中國共產黨劉仁靜考入北京大學讀書,但因爲家庭貧困而無力支付高額學費。爲了讓他完成學業,爺爺主動爲他寫了拖欠學費的保單,並墊付學費。至今,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內還保存着爺爺親筆寫的一張字條:“劉仁靜同學學費先由我墊。李大釗。”一些同志回憶說,大釗同志愛護青年學生,就像“老母雞保護一羣小雞”。

爺爺與《新青年》雜誌淵源很深,“鐵肩擔道義,妙手文章”就是他編輯《新青年》時親身經歷真實寫照。他爲《新青年》撰寫的《青春》一文在當時影響很大,文章以鮮明的辯證思想展現了他所理解的青春哲學。“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茲砥柱中流之責任”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強調了青年在實現民族獨立過程中中流砥柱的作用。當年,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大部分成員都是青年,他們是當時最有激情、對社會思潮影響最大的羣體之一。改革開放後,尤其是近些年,爺爺的事蹟、精神在當今青年羣體中越來越被重視、弘揚,他爲探索救亡圖存而不畏犧牲的決心,他堅信革命事業必將成功的樂觀主義精神都成爲激勵中國青年爲實現民族復興而矢志奮鬥的動力源泉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陳之殷耿建擴陳元秋劉勇陸健俞海萍張勇王斯敏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07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