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正式成立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月22日報道 日前,“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CASIP)在北京舉行揭牌儀式,來自“政-產-學-研-金”各界代表200餘人參加會議,多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圍繞高性能全固態電池材料研發,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和推進科研成果商業轉化建言獻策。

近年來,隨着我國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蓬勃發展,中國已成爲全球鋰電池及固態電池領域主要技術來源國之一 。然而,以全固態電池爲代表的新一代動力電池將成爲全球動力電池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急需產學研各方、上下游企業通力合作,以創新聯合體、創新聯盟等形式研究突破。我國能否能夠順利闖過固態電池技術和量產的關口,這是確保我國實現汽車強國、保持全球領先地位的關鍵一戰。

陳清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沒有電池方面的領先地位就不可能有新能源汽車的領先地位,“客觀認識全固態電池的特徵,有針對性地加大研發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據瞭解,固態電池具有跨多學科的特徵,需要跨領域、跨學科、跨產業鏈的協同攻關合作才能產生實質性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協同與合作是成功的關鍵。

苗圩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預計,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全面市場化拓展的新階段,到2025年或者2026年,新能源汽車在新車銷量當中將達到一半以上。“ ‘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是要將行業各個方面組織到一起分工協作,利用好新能源汽車大市場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爭取早日實現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苗圩說。

動力電池作爲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提出幾點建議:一是要一體化佈局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二是要補齊支撐技術和共性平臺發展的短板,持續提升基礎支撐能力;三是要持續優化應用環境,持續構建和諧共生的產業生態,加速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應用。

“歐陽明高等院士牽頭成立‘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可謂是恰逢其時,我們期待創新平臺能夠充分發揮平臺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和組織整車、動力電池、關鍵材料企業和有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協同創新,不斷推動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和產業化應用,爲我國全固態電池產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郭守剛說。

歐陽明高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表示,在全球範圍內,現階段固態電池主要以全固態電池爲主導,其中硫化物電解質佔據主導地位。我國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特點,以固液混合爲主要特點。

“從全行業看,我們既要發展漸近性的半固態技術路線,但是又要防範激進型全固態技術路線帶來的顛覆性風險。”歐陽明高指出,中國全固態電池的研發目前認知還需統一、聚集力量、協調產學研,需要聯合起來建立協同創新平臺,共同突破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關鍵技術。

此外,“人工智能正在改變材料的研發範式,將大幅度加速全固態電池的研發速度,這對2030左右實現全固態電池產業化突破增加了確定性。”

對於未來“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定位於三個方向:科研服務平臺、基礎研發平臺、產業協作平臺。

作爲下一代動力電池的重要技術路線,全固態電池產業亟需產學研在功能與資源優勢上的協同與集成化。

揭牌儀式後,舉行了閉門工作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管理辦法》和《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組織架構》。

同時,平臺成員聚焦全固態電池產業政策、技術和產業發展。重點就如何搭建學術交流、技術協同攻關的合作平臺;組織研究全固態電池發展戰略、技術路線及產業政策;推動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機制等核心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據瞭解,未來,平臺將緊貼國家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加速固態電池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提升科技創新。同時,強化固態電池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加快推動固態電池技術產業化進程。提升我國新能源發展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成爲輸出創新力量的高能平臺。

“中國全固態電池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成立大會的召開,預示着我國全固態電池產業研發步伐的加快成爲必然趨勢。“政-產-學-研-金”各界將團結一心,跨越創新週期,迎接國際新一輪電池技術競爭週期,以實現全固態電池領域的突破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