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封控影響全球經濟 德媒:嚴重程度超過俄烏戰爭

疫情導致上海封控措施,所有海運全部堵在港外無法卸貨,卸了貨的也運不出去,讓世界經濟受到重創。圖爲上海港口的航運觀測顯示大量貨櫃船堵在上海港已相當長時間。(圖/Marine Traffic)

上海封城引起全球關注,封了一個多月仍未見解封,而北京疫情也令人憂心可能走向封城之路。德媒對此發表評論稱,大陸對疫情封控手段不僅對中國產生影響,世界經濟也將因此而受到重創,上海封控時間愈長就影響愈大,其後果的嚴重程度可能超過俄烏戰爭。

《德國之聲》引述《每日鏡報》評論說,上海封城一個多月,北京硬封城似乎也在所難免。在發現了約70例感染後,北京朝陽區將連續兩天對所有居民進行3輪全員核酸測試。朝陽區封城,或者封鎖整個北京市,將取決於新冠病毒傳播的速度。

文章說,收緊疫情控制手段不僅對中國產生影響,世界經濟也將因此而受到重創,其後果的嚴重程度可能超過俄烏戰爭,因爲上海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施塔默(Vincent Stamer)表示,迄今的封城措施已讓上海港的出口量猛跌約30%。此外,集裝箱貨輪擁堵在中國沿海一帶,加重國際物流的壓力。

德國經濟界駐上海代表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上週已拉響警報:許多公司已有3周收不到訂貨,轉道其它港口的空間很有限,無法彌補損失。他認爲,供應鏈出現的障礙,需要數月才能排除。

評論指出,海路難,選擇陸路一樣難。據信上海運輸卡車使用量下降了40%,這個比例還在增大。集裝箱即便被卸下貨輪,也堆積在碼頭,無人裝車運走。貨艙緊閉大門,冷凍食品、危險物品均無法運走。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說,這使本已複雜的情況雪上加霜。

德國聯邦工業協會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做出的預測也相當悲觀:「世界最大集裝箱港口上海港一旦陷入停頓,全球海上運輸以及國際商品供應鏈將出現嚴重混亂。過去幾個月來,國際運輸的成本由於俄烏戰爭和新冠疫情已經翻了一倍多。再清楚不過的是,中國下達禁足令的時間越長,由此產生的經濟後果便越嚴重,尤其對世界經濟和德國的出口經濟而言。而短期內,看不到海路物流得以改善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