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熱衷於泰國遊的原因分析

報道顯示,泰國持續逾半個多月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重創當地旅遊業,至今已造成遊客銳減,其中,赴泰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減少47萬人次,業界預計示威活動可能持續至明年1至2月。不過,筆者以爲,一旦示威減少局勢穩定,泰國旅遊又將恢復活力,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春節泰國遊依然還是報名火熱

據瞭解,2012年,泰國共吸引2200萬人次的遊客到訪。而今年雖然受到了反政府示威活動的影響,但是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到泰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總數達241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04萬億泰銖。其中,中國大陸游客441萬人次,遠超2012年的278萬人次,預計2014年到泰國旅遊的中國大陸游客將達700萬人次。在政局動亂中還能有此成績,不能不感嘆泰國旅遊的魅力所在。即使12月處於政局動亂期,依然鮮見有團隊取消行程,政治因素的影響或降至最低,爲什麼人們對泰國遊如此熱衷?

筆者以爲,至少有四大主觀因素影響人們的選擇。一是物超所值。無論是團隊遊還是自由行來說,泰國遊都是出境遊中成本最低的目的地之一,甚至比很多國內旅遊目的地成本還要低得多。前往泰國除了亞航最爲低廉的選擇外,還有衆多航班可以選擇,往返交通1500元左右,而前往麗江,直飛的話單程就需要1000元至1500元,而且目前麗江是淡季而泰國則是旺季。而更讓人感到物超所值的是購物,雖然很多大牌在泰國並不便宜,但是不少中檔品牌在泰國要比國內便宜得多,一條在國內賣七八百的褲子,在泰國也就兩三百,這看起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往往影響着人們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

二是質量保障。筆者記得有一次在泰國街頭吃宵夜,友人示意說不衛生,因爲看到小販直接拿口盅在大桶裡舀冰水食客,而另一位長期在泰國生活的友人說,放心,泰國人不知道地溝油怎麼製作的。這話聽起來誇張,但卻是實情,吃了好幾天的路邊攤並無大礙,當然這不能拿印度的水來比較,印度自來水普遍被中國遊客認爲喝起來會鬧肚子。而質量的保障除了飲食,還體現在購買的物品上,基本做到童叟無欺,同一品牌的商品,很多人寧願在境外買而不願意在境內買,一方面擔心買到假冒僞劣,另一方面擔心價格虛高,尤其是旅遊景區周圍的商品。

三是體驗舒適。泰國遊在中國遊客蜂擁而至後,確實會發現到處都是中國遊客,但是拋開團隊遊客去的幾個地方外,其餘地方依然能夠給人舒適的體驗。即便是因《泰囧》火爆起來的清邁,也依然寧靜悠閒,被認爲是最適合度假的小城之一,這種認同是基於當地淳樸的民風而言,融入當地的生活,發現並非國內衆多古鎮古城散發出來的商業氣息,這種難能可貴的氣質目前依然存在,想必也是吸引衆多中國遊客前往的主要原因。而舒適的體驗更體現在國內黃金週期間,熱門景點人頭涌涌,故宮、長城、鼓浪嶼等等,不堪重負,而泰國或者其他東南亞國家,熱鬧時熱鬧,寂靜時寧靜,張弛有度。

四是文化認同。這是筆者認爲最爲重要的一點。雖然日韓也與中國文化相似,但是畢竟受西方影響較大,而處於東南亞的泰國,則是純純正正的佛教國家,傳統、開放、包容,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國遊客前往體驗。泰國雖面積不大,人口不多,但能將傳統文化發揮到極致,生活往往也成爲外人眼中不加雕琢但是美輪美奐藝術品,這種品質令人嚮往。而現實也正是如此,無論是建築形式,還是泰式微笑,或者是泰式服務,很多人選擇再次前往泰國,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說了那麼多,並非要爲泰國旅遊做廣告,泰國旅遊業在團隊遊的操作上,也是零負團費重災區,但是所謂見賢思齊,中國的旅遊應該怎麼發展?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強調大規劃、大手筆、大動作、大投入,卻往往忽視了人的主觀感受,旅遊是爲人民服務的,旅遊的發展應該以人爲中心,所謂以人爲本,也就是這個意思。應該怎樣吸引遊客?能夠吸引人去一次不算真本事,能讓人念念不忘從而去更多次,纔是真正“有料”,中國的旅遊目的地,如果能夠不斷關注遊客的主觀感受,不斷完善旅遊環境,相信未來的發展同樣前景光明負面教材國內也有,各位,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