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第一市場轉型招標中 10月開幕

桃園市中壢區第一市場工程完工,1至3樓委外營運公開招標中。(呂筱蟬攝)

桃園市中壢區的老地標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大時鐘」,因列爲危樓在2017年拆除重建,工程已在2021年底完工,地方引頸期盼重新啓用後帶動鄰近商圈發展,市府經濟發展局表示,全新市場1至3樓委外營運目前公開招標中,將轉型以餐飲及文創產業類爲主,預計今年10月開幕營運。

中壢區長鄭詩鈿說,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是歷史悠久的傳統市場之一,早年有舞廳、冰宮,更是老中壢三寶「酥糖、牛肉麪、鐮刀」發展地,獅子會捐贈大時鐘鐘塔,成爲情侶約會碰面地標,是老中壢人共同回憶。因建物老舊耐震度不足,市府斥資6.4億元拆除重建,成爲地下4層、地上6層綠建築,工程完工目前驗收中,而正門外牆3層樓高的大片玻璃帷幕復刻大時鐘外觀,期盼能和早年一樣成爲中壢著名地標。

經發局市場科長陳珏寧表示,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呈現新一代大時鐘意向,規畫1樓爲美食街,2、3樓爲市場,將委外營運公開招標中,預計4月下旬第一次開標。4樓以上由客家事務局進駐,地下層停車空間可容納119輛汽車及100輛機車,全棟完工後將由中壢區公所代管。

過去公有市場內有139家攤位,多爲算命、麪攤或縫紉攤商,因有歷史時空背景因素使得租金較低,如今隨着市場改建,有的攤商轉型、搬遷,僅剩下89家攤商。陳珏寧也說,因爲未來市場定位不同,有些老攤商選擇退場,目前掌握約有10多家攤商選擇繼續營運,未來也將由得標廠商規畫輔導,繼續在新市場內做生意。

市議員彭俊豪說,第一市場過去多是南北雜貨、算命攤等,因應時代潮流若要留下來勢必得思考轉型問題,在硬體設備更新後要發揮整體效益,期盼公部門透過整體包裝,協助既有或是未來進駐攤商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