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五代機交鋒 中共殲20遭遇美軍F35

美俄的衰敗,讓中國有機會將殲-20發展爲世界上的空對空戰鬥機之首。圖爲殲-20戰機在中國大陸東北進行雙機飛行展示,大秀戰機性能的畫面。(中新社)

美國及其盟國依靠F-35去應對中國殲-20所帶來的競爭壓力效果有限。圖爲美軍F-35戰機。(美國空軍官網)

殲-20空中威龍:揭密中國軍事崛起下亞洲第一架匿蹤戰鬥機(時報出版)

殲-20與其他第五代戰機目前已知的首次遭遇,同時也是第一次有兩架分屬不同陣營的第五代戰機在空中遭遇,被證實於2022年3月14日發生在中國東海的上空。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空軍上將肯尼斯.維巴赫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殲-20的行動表示:「我們發現他們駕駛得非常好。我們最近發生了─我不會稱之爲交戰─不過在中國東海的上空,我方的F-35和中國的殲-20發生了一次距離相對來說很接近的接觸,而我們對於殲-20所展現出來的指揮和控制能力,印象相當深刻。」這番言論很罕見地讓外界得以一窺美國空軍對於中國下一代戰鬥機的主流看法。在過去十一年,殲-20的研發速度與其所展示能力的精密程度,一直令西方的分析師感到驚豔。

除了維巴赫的這番評論,美國國防部隨後提交給美國衆議院的報告指出,殲-20擁有「高度機動性、匿蹤特性、內置武器艙、先進的航電系統、可以強化狀態意識的感測器、先進的雷達追蹤與目標鎖定能力,以及高度整合的電子作戰系統。」

當美國的輕輕型戰鬥機F-35主要用於空對地任務,而F-22遭到減產、俄羅斯的蘇愷-57預計不到2024年無法組建完整中隊的情況下,中國的殲-20成爲世界上唯一一架被廣泛部署和生產的第五代空優戰鬥機,標誌了中國成功奪得空中戰場強勢地位的重要象徵。這固然是中國進步的結果,但同樣也是美國和俄羅斯自身衰敗所造成的後果。俄羅斯大幅度地推遲了蘇愷-57的研發並放棄米格-1.42,而美國則是明明已經投入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發生產,卻依舊未能將F-22發展成一個具有可行性的後繼機型去完全取代F-15。美俄的衰敗,讓中國有機會將殲-20發展爲世界上的空對空戰鬥機之首。在1980年代時,不會有人料想今天會是這樣的局面,因爲當時蘇聯和美國相對世界上其他國家可能被撼動,但情況在1990年代雙方國防部門和工業基礎都經歷了嚴重萎縮後發生了變化。結果到了1990年代,美俄兩國的國防部門和工業基礎都急劇萎縮。因此殲-20的服役標誌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或俄羅斯以外國家生產的戰鬥機,第一次被認真視爲世界上最強大的空優戰鬥機。

雖然殲-20和F-35是世界上唯二尚在生產中並以中隊規模在軍中服役的第五代戰機,在許多特性的複雜度上也不相上下,但美國及其盟國依靠F-35去應對中國殲-20所帶來的競爭壓力效果有限。這既是因爲F-35研發計劃原本就面臨的巨大問題,也因爲F-35沒有針對空優任務進行優化的事實所造成的一項後果。正如美國空軍前參謀長馬克.威爾許上將所言,F-35「從未被設計成下一代空戰機器。它被設計成多用途、資料集成平臺,可以在空對地領域執行各種任務,包括破壞敵方集成的空防系統。它具備空對空能力,但並不打算成爲一款空中優勢戰鬥機,那就是F-22的任務。」美國空軍作戰司令部司令麥克.侯斯塔吉上將也提出類似警告:「如果我不保持F-22機隊的有效性,那麼F-35機隊實際上將變得無關緊要。F-35不是作爲一個空中優勢平臺建造的。它需要F-22。」

侯斯塔吉將軍預測,雖然F-35並不是最適合扮演空中優勢角色的戰鬥機,但F-15及其輕型對應機型F-16到了2024年就會被淘汰。而數量非常稀少而且還在不斷萎縮的F-22則一直是空軍中妥善率最差的機型,而且2010年代對F-22現代化的投資仍然非常有限,因此F-22機隊在戰爭中的可行性愈來愈受到質疑。結果就是F-35機隊承受沉重的負擔,而F-35在東亞的快速部署一再被認爲是爲了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空戰能力,特別是殲-20機隊不斷擴大持續成長的軍力。F-35被依賴並不是因爲它是對抗中國空軍實力的最佳戰機,而是因爲美國及其盟友的其他選擇仍然明顯不太合適。(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