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中生代基金經理:明年可以對權益市場更積極些

中新經緯12月25日電 近日,中歐基金2024投資策略會收官。在此次投資策略會上,李帥、羅佳明、成雨軒等中歐基金中生代基金經理圍繞權益市場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展望。

回顧2023年,雖然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但主題投資特徵較爲明顯,並且微盤股持續表現活躍。談及投資感受,中歐基金基金經理李帥強調,要尊重市場、敬畏市場。基金經理要具備成熟的投資框架,與此同時,投資框架也要與時俱進,切勿固步自封。展望2024年,李帥認爲,明年權益市場仍有較多結構性機會可以把握。

“2021年以來,小市值風格表現較爲強勢,明年可能依然佔優。但是也要繃緊投資的弦,謹防市場風格切換。”就後續關注的投資方向而言,李帥表示,投資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具體來看,科創板包括電子、計算機、高端裝備、軍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七大行業,均符合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時,科創板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間,蘊藏較多投資機會。此外,大安全主線也值得關注,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成長性相對較爲確定。其中,部分細分行業未來兩三年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與宏觀經濟關聯度相對較低。

談及對明年權益市場的看法,中歐基金基金經理羅佳明給出的關鍵詞是“否極泰來”。在他看來,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估值都處於歷史低位,當下不妨更樂觀些。

從具體投資機會來看,羅佳明較爲看好以下幾類方向。一是關注上游資源品,煤炭、石油、銅鋁等資源品的價格一直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庫存較爲緊張,同時需求逐漸增加。在美聯儲降息加上中國經濟復甦,以及海外其他國家再工業化的背景下,明年繼續看好上游資源品,如造船業有望迎來週期反轉。二是出海方向值得關注,今年不少國內的製造業公司,如叉車、汽車、消費電商平臺等進軍海外市場。三是較爲看好科技創新,如生物創新藥,互聯網等板塊帶來的投資機會。

作爲港股投資專家,羅佳明表示,明年可以對港股多一點期待。“就投資而言,相比於短期股價,應更關注公司的價值,即公司給股東帶來的生命週期內自由現金流的總和,而不是簡單關注公司一兩個月或是一兩個季度的短期業績。”

同樣對明年權益市場持相對較爲樂觀態度的還有中歐基金基金經理成雨軒。“明年投資的關鍵詞爲重塑信心。一方面,中國有一批優秀的公司和企業家,企業能夠在很長時間內保持比較高的競爭力,並且一些中國企業積極出海,海外市場仍有拓展空間。”

成雨軒表示,從產業角度看, 泛消費方向呈現新的變化,一方面,部分線下零售企業,或是線上企業,在海外市場業績均保持着較高的增速;另一方面,消費子行業裡面也出現了分化的現象,壁壘比較高或是競爭力比較強的企業,在市場份額搶佔上比較有優勢,所以韌性會更強一些。 未來在消費品的投資上,可能要從總量的邏輯變成尋找結構性機會的邏輯。因爲經濟基數比較大,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結構性的機會可能會更加多一些,未來將自下而上去挖掘一些經營韌性強、業績持續性更爲長期的公司,在估值較低的位置買入。

“我的研究和投資經歷主要聚焦在消費和科技領域上,從歷史上看,這兩個行業也誕生了許多牛股,未來也將會不斷產生新的牛股。”成雨軒表示,科技進步也會帶來較多投資機會,AI會創造新的需求,硬件端的革新以及智能汽車的發展等均值得關注。(中新經緯APP)

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預示未來表現,也不作爲任何投資建議。其中的觀點和預測僅代表當時觀點,今後可能發生改變。未經同意請勿引用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