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校仁武校區挖出遺址 文化局迴應了

國立中山大學於7月26日向媒體公告發現史前陶片,推估是平埔族打狗社在高雄的第4個大型部落遺址,但中山大學持續施工,恐造成遺址破壞。(林雅惠攝)

國立中山大學仁武校區開挖時發現史前陶片,推估是平埔族打狗社在高雄的第4個大型部落遺址,但中山大學持續施工,恐造成遺址破壞。高雄文資研究員楊吉壽、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森林城市協會理事長莊傑任及市議員吳益政,19日早上到中山大學仁武校區勘查,提出破壞遺址的批評,中山大學與高雄市文化局也出面迴應了。

楊吉壽等人19日早上到場地勘查,隨處可見歷史碎片。楊吉壽表示,校方開挖滯洪池時也沒找考古學者監看,挖到古物陶片也未依法回報,明顯違反環評法與文資法。文史團提出「破壞遺址」的批評,希望校方能立刻停工,要求政府依環評法與文資法開罰,並依法認定考古遺址、請考古學者進行挖掘研究。。

文化局表示,中山大學於環評階段業已委託考古學者進行調查,爲求更嚴謹看待,已請中山大學後續施工須聘請專業考古機構監看。開發單位須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如監看過程發現疑似遺址或具古物價值者,須依文資法相關條規定通報並停止工程或開發行爲之進行。

中山大學表示,民間圑體關心中山大學仁武校區可能有疑似史前文化遺址,中山大學於2014年4月委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李坤修先生,就仁武校區基地及周邊500公尺範圍進行文獻資料判讀及實地調查,在基地內並未發現任何經登錄或未登錄文化資產,但於基地外南側與西側均發現史前陶片遺留。日後工程開挖將以更高標準委託專業考古機構辦理監看,開發中如有發現具保存價值之建物、古物或疑似遺址時,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等相關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