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凍結臺獨黨綱 蔡總統的完美句點

中國時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任期還剩下3個多月,與陳水扁、馬英九兩位前任相較,任期尾聲仍能維持高支持度,實在難能可貴。打破臺灣「8年政黨輪替魔咒」,讓民進黨得以持續執政,本土價值成爲政治文化與社會認同的核心,實現李登輝的「本土夢」,應是她自許的成就。但臺海兵兇戰危,此一成就究竟會讓臺灣更安全或更危險?會有如旭日東昇或曇花一現?未來3個月非常重要,她的抉擇將是關鍵。

支持本土 不自絕中華民族

認爲「本土政權」可能曇花一現,並非誇大之詞:第一,民心向背的潮流已改變,60%選民不支持賴清德當選總統,國民黨經黨產清算與8年在野淬鍊,已脫胎換骨。尤其民衆黨崛起,一舉囊括22%的政黨票,其中以年輕族羣爲主,已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不支持民進黨、期待在野黨善盡監督之責的60%民意,是未來4年政治發展的主軸。

第二,經濟不振、內政困頓、庶民日子難過。蔡政府受惠於大陸對半導體的強烈需求,對大陸出口與貿易順差大幅增加,任內GDP從17.5兆成長到23兆,平均經濟成長率3.4%,堪稱亮麗。但2022下半年情勢逆轉,對陸出口與貿易順差巨幅衰退,導致2023年經濟成長僅1.4%,創近14年最低。出口接單、製造業生產指數、景氣燈號無不「連黑」,而且看不見隧道盡頭的光。

蔡總統任內臺灣財富大幅增加,但未平均分配,貧富差距擴大,年輕世代陷入低薪、高房價困境,2022年實質薪資倒退0.15%。稅制方便有錢人避稅,高佔比間接稅造成經濟衰退稅收反而增加的怪象,臺電鉅額虧損由國庫補貼,等於窮人補貼富人,出於勝選考量的財政補貼,讓真正弱勢的窮人反而得不到幫助。景氣衰退、財政困窘、貧富差距造成的相對剝奪感,將是賴政府的難題,也是在野黨牽制民進黨有效的切入點。

第三,臺海兵兇戰危、兩岸關係惡化,大陸對臺不再談民族感情,兩岸經貿公事公辦,在國際社會用「一中原則」擠壓、圍困臺灣的國際空間,以灰色地帶衝突削弱臺灣治理權,依自己的策略、步驟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美中激烈競爭格局下,賴政府只能更依賴美國保護,過度親美又會激化大陸對臺的敵意,惡意螺旋下臺海戰爭風險只會更高。戰爭風險不利投資,臺灣經濟堪憂。

回顧蔡總統從政軌跡,她支持本土政權,但不支持法理臺獨;強調臺灣多元文化,但未自絕於中華民族;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接受兩岸談判的歷史事實與簽署的相關協議。她在總統第一任期曾告訴訪客,民衆信任民進黨不會賣臺,她有意願與能力和大陸談判,可惜形格勢禁並未成真。

安定臺海 給兩岸一個機會

臺獨世代已凋零,如今臺獨成爲假議題,主張臺獨的人其實很擔心大陸犯臺;多數民意希望維持現狀,言外之意是恐懼統一,拒絕中共統治;大陸堅持統一、不排除武統,但無意玉石俱焚;美國採行「一箇中國政策」,希望兩岸對話、避免衝突,卻又不希望兩岸真正統一。兩岸問題的癥結不在統獨,而在如何好好相處。臺獨已不現實,《臺獨黨綱》對民進黨是神主牌,對中共卻有如懸頂之劍。

在中美激烈競爭格局下,臺灣會成爲美國反中右翼對抗中國的武器,果真如此,將難逃烏克蘭的命運。兩岸雖有政治分歧,但同屬中華民族,有共同的地緣與經濟利益。蔡總統任內雖實現「維持現狀」的承諾,但也累積了臺海兵兇戰危的困境。蔡支持廢死,代表她的慈悲心,那麼,又何忍臺灣淪爲烏克蘭,驅民於戰爭的火海?

一場意外的暗殺事件卻引爆世界大戰,戰爭往往因不得已、不小心而爆發。安定臺海危機最有效的方法,是民進黨凍結《臺獨黨綱》,給兩岸一個找到相處之道的機會。環顧臺灣政壇,只有蔡總統有足夠的政治聲望與實力促成民進黨凍結《臺獨黨綱》。凍結《臺獨黨綱》將是蔡總統成就歷史地位的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