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既要ECFA又反服貿 賴清德還在騙

中國時報社論

2024總統大選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的口號從「抗中保臺」改爲「和平保臺」,最受考驗的議題就是兩岸服貿協議。2016年前民進黨大力批評ECFA,執政後不得不承認ECFA對臺灣是好的。賴清德說,這個時候提出服貿協議絕對是錯誤的,那麼賴清德就有責任解釋,身爲ECFA一部分的服貿,如何能對臺灣不好?

服貿貨貿 利好臺灣

服貿協議是否重啓,已成大選爭論焦點,柯文哲提出重啓服貿之議;賴清德認爲服貿是一中市場,誰提服貿就不支持他;侯友宜則直指柯、賴都反對服貿,他主張立即重啓。其實,對於服貿的態度就說明了參選人對於兩岸交流的態度。從「務實臺獨」轉變爲「和平保臺」,這是一個極大的髮夾彎,賴清德轉不轉得過,會不會翻車,要看他是否能以黨主席的意志,貫徹謀求兩岸和平的決心。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簡單來說是「掛反黑箱的頭,賣反服貿的肉」,太陽花主事者其目的是反服貿,但知道反服貿得不到社會多數的支持,因此虛構一個「反黑箱」的招牌,讓大多數支持兩岸交流的民衆對服貿產生誤解。事過境遷,當年的太陽花領頭如邱顯智者,不但不反省自己是如何欺騙社會,反而大言不慚地說「支持服貿就是背叛太陽花」。

回顧當年的太陽花領頭們,有性騷襲胸的陳爲廷,有掩蓋性騷案的林飛帆,有強制猥褻入監服刑的柳林瑋,有貪污收賄的徐永明,有3+11破口的範雲,有幫林秉樞洗白、偷拍性愛影片的李柏璋…。這樣一羣私德有虧者所領導的運動,會是心存公義嗎?9年多過去,太陽花運動除了讓少數領頭者躋身政壇,吃香喝辣,對臺灣社會的貢獻度基本上是負數。

民進黨過去如何反對ECFA,不用再深究,但既然承認「ECFA對兩岸都有利」,現在臺灣所享受到的「利」卻僅限於早收清單,不到兩岸貿易總額的20%,臺灣人民損失的機會成本實在是太大了。「貨貿協議」是兩岸的進出口減免關稅,直接得利的是企業,勞工享受到的是間接利益;「服貿協議」是吸引陸方來臺投資,而因爲不開放大陸勞工,陸資來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挖角臺灣勞工,臺灣勞工待價而沽,享受到的是直接利益。如果當年服貿協議順利生效,疫情期間臺灣就不會只興旺到航運、製造業,而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當年「陳爲廷們」杯葛服貿,傷害最深的卻是最挺民進黨的年輕族羣。

經貿交流 是防火牆

換言之,賴清德不能以「不終止ECFA」爲滿足,更應該積極地去續談服貿、貨貿協議,才能讓臺灣人民相信,「和平保臺」是玩真的。在兩岸今天的僵局下,民進黨要續談服貿不見得能得到迴應,但「要求續談」本身就是善意的象徵,是民進黨認知到兩岸貿易的互惠,願意緊密交流的一個證明。從續談服貿開始,「抗中」的標籤才能真正撕去。

否則,再怎麼把「務實臺獨」抽換成「和平保臺」,民衆的第一個疑問是,臺獨要怎麼和平?如果臺獨可以和平,爲什麼民進黨到今天還沒有臺獨?爲了讓賴清德有下臺階,「務實臺獨」不妨定義成「不強求的臺獨」:如果臺獨可行就臺獨;臺獨不可行就放棄臺獨;這的確符合一般人對「務實」的定義。民進黨執政到今天,臺獨已經擺明不可行,賴清德真要換軌成「和平保臺」,就必須大刀闊斧,既要換湯,也要換藥。

經貿是戰爭的防火牆,當臺灣遍地都是大陸的學生、遊客與投資時,很難想像兩岸如何發生戰事,北京要怎麼用飛彈攻擊自己的人民與資產?一份服貿協議,對臺灣的價值超過一千套愛國者飛彈,這纔是真正保衛臺灣之道。賴清德說,「不應該推動九二共識、一箇中國」、「誰提服貿政策就不支持他」,這是一貫反對兩岸交流的臺獨論調。事實上,2024就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也就是「反臺獨與臺獨」的對壘,賴清德要務實就必須放棄臺獨立場與大陸對話;如果真心爲臺灣着想,就該想想服貿協議對臺灣人民的經濟利益與安全保障。要和平保臺,就從服貿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