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決勝2024 國民黨需超前部署

中國時報社論

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將於1年多後舉行,這次選舉的重要性超越以往,因爲民進黨執政已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臺灣面臨和平與戰爭的抉擇,再不將民進黨下架,臺灣恐陷入戰爭浩劫中。這次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抗中保臺牌失靈,遭受全面慘敗,已經透露了一些民意趨向;相對之下,國民黨取得耀眼戰果,已爲重返執政點燃希望之火。對國民黨而言,下次大選的意義不只在於是否重新執政,更重要的是能否再次掌舵,導正臺灣已經偏離的航向,解除臺海危機,確保臺灣民衆生命財產安全。

推出最有勝算的戰將

誠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說,這回勝選連一分鐘的高興都沒有,因爲如同一般選民解讀,討厭民進黨不等於支持國民黨,而「教訓」民進黨不必然就是要「下架」民進黨中央執政權。何況過去兩次總統大選顯示,由於民進黨抗中保臺的蠱惑話術扭曲了衆多民衆對大局的認知,致使民進黨在認同問題上佔了民意上風,國民黨如何導正民衆的偏差觀念與躁動激情,確實是一大考驗。國民黨雖然贏了九合一選舉,但能否乘勝追擊,壓制民進黨的政治騙術,重獲民衆的信心,獲得最後的勝局,實屬一大難題。

國民黨要贏回執政大權,主要關鍵有三:推出最有勝算的候選人、以平順過程產生候選人、有關兩岸關係的論述與重大議題的政見。候選人對勝敗的決定性最大,所以人選至關重要,而要推舉適當的人選既要公平,也要有平順的過程。兩者緊密相關,且缺一不可。如果過程公平且平順,但最後推出沒有勝算的候選人,或者是過程不公平又不平順,即使推出最有勝算的候選人,也將使其重創,而減損候選人在大選中的競爭力。兩者都要避免。

就人選來說,各界幾乎一致認定國民黨只有侯友宜有勝算,這次選舉的結果,可以說進一步確立了新北市長侯友宜在藍營內頭號戰將的地位,擁護他參選的呼聲更加高漲。其他如朱立倫、趙少康等人都有其弱點與侷限,即使通過黨內初選程序取得大選入場券,要進一步擊敗民進黨候選人的機會微乎其微。因此,如何突破難題,爲侯友宜排除參選障礙,使其順利出征,實爲國民黨的最大考驗。

辦妥公平公正的初選

侯友宜能否更上層樓的關鍵首先繫於朱立倫主席是否能夠成全。朱主席先前已經明白表示,2024要推出最有勝算的人,近日又表示提名總統候選人一定「無私無我」,由此或可推斷,他御駕親征的可能性不高。如果他確能大公無私地做造王者,勇於排除難題,以最平順的過程推舉最有勝算的候選人,進而奮力輔選,結合在野勢力,最終取得勝利,則居功厥偉的朱主席將取得崇高的歷史地位,往後也將在國民黨執政的平臺上發揮重大作用,於國計民生產生卓着貢獻。否則,藍營若自亂陣腳,內鬥激烈,將毫無勝算。

上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初選規則制訂過程中,黨主席吳敦義被認爲有意參選,蓄意打造一套於己有利的初選規則,以致引發黨內暗中較勁且耽誤提名時程。這次應記取教訓,不要再重蹈覆轍。這次國民黨推出候選人,不僅要過程平順無波,完全能取信於人,且越早推出人選越好,以便將全部心力集中對外,一致協助黨的候選人與其他政黨候選人競爭,甚至結合在野勢力,一舉下架民進黨。就此而言,最有競爭條件的朱立倫和趙少康實應以大局爲重,及早宣佈願意成全最有勝算的人選,讓其走完黨章明訂的初選程序,儘早做好準備踏上征途。

趙少康沒有黨職,情況相對單純,只要表態並積極輔選即可;朱主席則具有關鍵性影響力,如果認爲可據此次輔選有成之功競逐,不放棄坐轎機會,就應趁早辭掉黨主席,投入黨內初選公平競爭;不然就應慨然成全,建立一套黨內外一致信服的初選機制,據以爲黨、爲國家推舉一位能贏回民意,進而引領檯海邁向和平的戰將,則國民黨有厚望焉。